【人生憑闌處】陪伴

童心
那是一個春日的黃昏,從培僑書院出來,一段長長的斜坡,我和邦要行去港鐵大圍站。我倆都不認識路。幾名女學生從身邊經過,我剛要張口問,聰慧的女學生便說:「去大圍站?我們也去的。」然後示意我們跟着走。讀中四的邦,向同齡人送去了感激的目光。
斜坡有點陡,也有點濕。邦知我的腰傷剛剛治癒,便牽起我的手來。16歲、個子並不高的他,手瘦瘦的,但觸碰到我的手時,卻沒有一點猶豫,那麼有力地握着,叮囑我:「老師,慢一點。」我心裏一下子暖暖的,竟不知道說些什麼。
到了轉彎處,走在前面的女學生怕我們跟丟了,轉過頭來看我們,便也看到了我們的手。女學生淺淺地笑了,我和邦對視了一下,也笑了。我問:「你不怕她們誤會嗎?會不會有些尷尬呀?」邦搖搖頭,把我的手攥得更緊了。
很快,到了港鐵站。邦小聲地叫了我一聲:「Uncle」,然後和我道別。我的眼角竟有些濕。邦在中西區的一間男校讀書,很想參加我在培僑書院主講的少年作家班,於是一放學就急匆匆地搭出租車趕到培僑書院。我帶他入校,生怕保安不允許進門,便隨口介紹說:「這是我的孩子。」沒想到,邦記住了。
晚上,和邦在WhatsApp中聊天,他和我分享文學課的收穫和感受。道晚安前,我又說到了那一段牽手的路。邦回覆我:「老師,你帶我遨遊文學世界,陪伴我走過成長的路,牽你的手,是我的感激,也是非常幸福的時光。我會長大,你也會一天天老去,但後面的路,我會陪伴你,繼續牽你的手。」
陪伴,就是人生中,那一次又一次的牽手——手牽着手,心連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