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煜明:擁天時地利人和 港處創科發展黃金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香港近年積極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多項引才、育才、留才及科研資助措施持續落實完善,作為「創科熱土」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日前亦已實現三座大樓落成的里程碑時刻,將為更多創科企業和人才提供更大發展空間。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強調,香港現時匯集「天時、地利、人和」優勢,是推動創科發展黃金時期。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本港現時有約4,700間科技企業、4萬至5萬名研發人才,強調香港創科未來要倍數增長,其中新田科技城及河套園區落成後,要吸引更多創科企業進駐,並要進一步鼓勵青年投入創科發展。

  創科環境大提升 對科研發展樂觀

  剛上任中大校長兩個多月的盧煜明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相較自己20多年前回港發展時,相關研究基金只得幾十萬元,現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單一項目資助可達數以億元計的資助。此外,香港至今有約20所研究達世界級水平的實驗室,他形容香港近年的創科環境顯著提升,已是黃金時期,對科研發展感到樂觀。

  他又特別提到,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可以作為學術會議的「橋頭堡」,「很多外國著名科學家也喜歡來港……這幾年在香港舉行頒獎典禮見到很多出名的諾貝爾獎或其他大獎的得獎者到來。」

  談及培育人才,盧煜明強調中大未來會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作教學或研究用途,大學目前正檢視現時的算力是否足夠,以決定租用多少算力。他又指世界發展很快,應教育學生持續學習,並要訓練更多「交叉學科」人才。

  黃克強:從教育培養鼓勵青年投身科研

  黃克強在同一節目表示,科技園公司今個財政年度收入約20億港元,正協助園內800多間創科企業,包括提供租金優惠及科研商品化支援,以及投資基金扶持初創企業成長。目前基金已達22億港元,目標未來增至超過70億元。

  他又提到,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但相比深圳、上海等內地城市,規模仍有差距,未來仍要倍數增長。同時香港應改變社會文化,從教育層面培養和鼓勵青年投身科研。科技園將持續與學界合作,推動STEM教育及實習計劃,並透過創業支援降低青年入行門檻。

  首批低空經濟「監管沙盒」部分試點項目下月推出,包括以科學園為試點。黃克強指,試點旨在探索低空物流的技術可行性及監管框架,為未來擴展應用場景鋪路。目前仍在商討航線規劃、招標模式及承辦公司數量,具體細節預計4月敲定。由於屬試點項目,預計運送的物品會較簡單,例如食物,但仍有待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