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而動增設生產線 南旋王庭聰:確保客戶下單才搬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公布一系列關稅措施,全球貿易環境正面臨新的挑戰。不少港商未雨綢繆,早已實施「中國+N」的生產布局,分散風險。南旋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王庭聰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其公司早在10年前已「走出去」,目前生產基地包括內地、越南、香港及緬甸。他認為每個地方都有利有弊,港商需要因應自己的市場需求選擇好合適的地方設廠,「最好是有客戶的訂單承諾,避免新增了生產線後客戶突然不下單的情況。」
南旋集團成立於1990年,生產基地設於廣東省惠州市及越南胡志明市郊等地,為國際知名服裝品牌提供針織品,客戶包括優衣庫 (UNIQLO)、Tommy Hilfiger及Land's End等。對於十年前已開始將生產線擴至越南等地,王庭聰說,「當時是客戶要求,因要符合國際銷售、國際採購的原則,我們是無奈之下出去,流着眼淚走出去。去到人家的地方做生意,多少會有歧視及不公平對待,要有心理準備。」
市場分布平均 美國只佔15%
現時,集團於中國內地及越南的生產比例約為4:6,出口市場方面,日本佔35%,歐洲佔20%, 美國佔15%,內地佔20%,整體分散得比較平均。王庭聰認為,以管理角度而言,內地必定是最理想,因溝通上最方便,而且員工素質亦不斷提升,但奈何在不同因素影響下要「走出去」。現時越南的生產線頗強,主要出口歐美及日本,不過他留意到,近五六年很多人去越南,導致當地請人愈來愈難,每年工資上升很厲害。
訂單相對穩定 關稅影響較小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進一步對中國貨品加徵10%關稅,連同上月初的10%已合共加徵20%。王庭聰表示,目前美國市場佔集團總業務不足15%,加上有越南的廠房,料影響不會太大,「不會差得去邊」,今年的訂單量相對穩定。他坦言,美國市場方面不會積極去開拓,「做到就做,做唔到就唔做。」部分高端品牌的客戶可以將新增的關稅轉嫁給消費者,但整體的貨品都屬船上交貨(FOB)(或稱離岸價),賣方將貨物出貨到船上後,由買方承擔貨物費用、風險、損壞等,故關稅方面對他們影響較少。
他續指,港商如果主力出口美國,關稅影響下,到海外建生產地是要做的事,「如果希望成本低一點,可能要考慮一些更落後的地方如印尼,早前公司亦曾到印尼考察過,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在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國和緬甸等地中,目前最多人選擇的也是印尼。
每個地方有利弊 要先看市場需求
談到心目中首選的「出走地點」,王庭聰較推介孟加拉。好處是勞動成本仍低、人口多,但有政治風險。他坦言,每個地方都有利有弊,例如公司早年於緬甸設廠,初時順利,但在軍政府上台後,運營一年後美國訂單近乎停頓,只能轉而出口中國內地及俄羅斯,對公司造成很大的損失。他建議,如果要在海外設廠,首先需要看自己的市場需求。
「當前許多客戶要求在海外生產,尤其在市場不景氣時,客戶的承諾至關重要,否則新增生產線後客人突然不下單怎麼辦﹖我們現在走出去時也一定要客人承諾。」他較不推薦的是印度,與當地人做生意不容易,中小企尤其不合適去。
王庭聰感慨:「現時做廠好似走難咁走,客人叫你去邊就去邊,風險亦相當高。」至於現在才遷廠至東南亞會否太遲?他坦言,現時新企業要出海挑戰更大,「我們走出去時適逢國家推出『一帶一路』倡議,會有一些相應的優惠。」他認為,首先要了解當地法律、稅制及人情世故,再因應市場定位選擇設廠地點,這樣風險會相對降低。
南旋集團於2024財年業績報告提到,品牌客戶繼續傾向由中國內地轉為向東南亞國家下更多採購訂單 。在越南中部進一步擴充越南生產設施的戰略舉措,將在未來幾年繼續為集團帶來良好的發展前景。至於未來會否繼續拓展海外廠房,王庭聰表示暫時未有計劃,除非客戶要求同保證落單,否則不會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