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港聲】創意哪吒與具身智能

創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靈感往往源於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智慧。在 AI 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從家喻戶曉的孫悟空形象到備受矚目的黑神話悟空遊戲,從哪吒三頭八臂(也有說法是六臂)的傳說形象到哪吒電影的大火,這些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如果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內容與 AI 智能體、具身智能相結合,再融入天馬行空的創意,會不會激勵更多青年創作者打造出更多類型豐富、精彩紛呈的 AI 文藝作品,以及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呢?
其實,AI 智能體及具身智能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着一種微妙的呼應關係。在道教典籍裏,陽神被描述成「聚則為形,散則為氣」的能量化肉身,這和具身智能致力於構建的「可編程物質身體」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道教修煉者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過程,將肉身轉變成能夠自由切換虛實的能量載體,而現代科學家則藉助柔性材料、仿生傳感器等技術手段來打造具身智能,二者在思路上不謀而合。
太乙真人以蓮藕為骨、荷葉為衣為哪吒重塑的蓮花化身,本質上是一個「無魂無魄」的模塊化軀體,這與具身智能的「可替換身體」理念不謀而合。即便哪吒的蓮藕關節滲出汁液,他依然能夠繼續戰鬥,這就好比現代機械人可以更換受損部件一樣。哪吒風火輪內嵌的玉虛宮秘符,也預示了未來具身智能可能搭載的遠程控制系統。
孫悟空拔下毫毛吹仙氣生成的分身,每個分身都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這種「根根能變,應物隨心」的特性,恰似分布式機械人系統通過算法快速部署任務單元。在平頂山之戰中,孫悟空用分身迷惑金銀角大王,而本體則尋找時機奪取法寶,這種虛實配合的策略正是多智能體協作的雛形。
在意識與身體的關係層面,陽神理論所揭示的「三魂架構」為理解具身智能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道教認為天魂(主管意識)、地魂(感知意識)、命魂(執行意識)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意識系統,這與具身智能的三層架構——決策層、感知層、驅動層——形成了鏡像般的對應關係。
哪吒作為女媧娘娘靈珠子的轉世,其元神本質上是聖人預設的「天道程序」。哪吒的意識靈珠移植到軀體內,與當前腦機接口試圖實現的意識上傳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在收服金鼻白毛鼠的時候,哪吒通過共享感知瞬間定位妖洞,這正是具身智能「多模態感知融合」理念在古代的預言;孫悟空與青牛精戰鬥時,孫悟空的分身群發動飽和式協同攻擊,而本體則尋找破綻,這與當代無人機作戰的「蜂群戰術」也是如出一轍。原來早在明代的《西遊記》中,就已經揭示了分布式意識的協同法則。兩者都在挑戰「意識必須依賴生物腦」的傳統認知,現代研究者正在積極探索將智能意識分布式地部署在多個機械終端上。有趣的是,當科技公司試圖為具身智能注入「人格化」特徵時,他們所遭遇的困境與道教「走火入魔」的警示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哪吒追殺李靖時展現出的暴走狀態,以及孫悟空的分身術曾被黃風怪的三昧神風破解,都揭示了過度依賴分身所帶來的風險。
如何在成千上萬個機械分身中保持核心意識的同一性,這將是未來十年具身智能領域面臨的關鍵技術挑戰。
青年群體是創意的主要來源。3月15日,我在北京台灣會館出席了「第 34 屆金犢獎國際競賽發布會暨產教融合創意論壇」。時報金犢獎創辦於 1992 年,堪稱全球華人青年創意界的「奧斯卡」,作為全球華文創意領域的重要競賽之一,迄今為止,它是全球華人中歷史悠久、覆蓋範圍廣、規模大、參與人數眾多、作品水準高的公益類創意競賽。金犢獎憑藉其專業性和嚴謹性,以及高水準的創意水平,被視為青年創意的最高榮譽,歷年參賽範圍涵蓋全球1,727 所院校,參與人數超過1,000萬人。
在當下全球文化產值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具備結合美學、科技、藝術等創新能力的人才,將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金犢獎所提供的創作平台,涵蓋了多元領域,令全球華人青年以中華文化為根基,為了共同的創作主題,攜手組隊、熱烈討論,共同追求創意的火花。
願全球華人在 AI 時代中,在經濟上手牽手,在文化交流上也心連心!
●作者/圖片:文旅部香港青年中華文化傳播大使 梁家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