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製自動砌磚機械人 準確度達厘米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為提升建築效率,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及建築學院聯合研發了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CU-Brick,並首次應用於本地建築項目──中大校園內的「再生園」。研發團隊指,CU-Brick能根據預先輸入的設計方案,自動生成指令並精準放置磚塊,準確度達厘米級,每塊磚的平均放置時間僅需約36秒;其系統還具備實時修正功能,可自動調整移動路線,以應對外界環境的干擾,可望為建築行業帶來全新變革。
無懼戶外多變環境高效運作
CU-Brick是一種線纜驅動平行機械人,配備無線夾持末端執行器及六個不同方位自由度(DoF),提供卓越的靈活性與彈性。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受訪時介紹指,CU-Brick能在戶外及多變環境高效運作,是傳統機械臂無法達到的優勢,而且可精準建造不規則結構,如蜿蜒曲折的建築物、雕塑和社區共享中心等,為建築師實現複雜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他強調,CU-Brick不僅提升了施工效率,還減少了位置誤差,充分展現自動化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應用潛力。
中大建築學院高級講師Adam Fingrut補充,CU-Brick的靈活性與創新性,讓建築師能夠探索更多具有創意的設計,並保留多元化的建築工藝。團隊未來將持續優化CU-Brick,包括開發自動灌漿系統,從而實現完全自動化砌磚。此外,團隊正研究可變形開放框架線纜驅動平行機械人技術,以進一步提升機械人的適應性與靈活性。
CU-Brick的首個應用項目「再生園」,由中大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建築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及建造與建築學機器人中心共同策劃。項目於今年1月下旬開始建造,預計4月竣工,並於下半年正式啟用。
「再生園」佔地約120平方米,高2.5米,預計由約39層至40層超過5,800塊磚塊組成,結合環保與休憩功能,將成為中大師生共享的社區空間。團隊期望能藉以融合建築科技與創意設計,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未來亦計劃將CU-Brick相關技術應用於藝術建築和複雜結構工程等項目,協助建築師實現創意設計,傳承多元建築工藝。
只做重複性高工作 難取代工人
被問到線控機械人是否會取代建築工人, 劉達銘則認為不會,「線控機械人始終只能根據指令做一些重複性高的機械工作,並減少誤差,但有些部分始終還是要靠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