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把脈】遊學葡萄牙 深刻體會「一帶一路」共贏

●圖為葡萄牙的哲羅姆派修道院。 資料圖片
●圖為葡萄牙的哲羅姆派修道院。 資料圖片

  葡萄牙作為大航海時代的開拓者與當代「一帶一路」的歐洲樞紐,其獨特的歷史與地理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的學習視角。自2018年中葡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雙邊合作涵蓋金融、能源與文化等多個領域,為學生探索中葡合作的實際案例提供了豐富資源。

  學校日前舉辦的葡萄牙研學活動,以里斯本和波爾圖為核心,透過參訪葡萄牙不同企業、與華僑及當地學生交流等,鼓勵學生嘗試將課堂理論與實地體驗相結合。遊學團的最大特色在於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讓學生親身感受跨國合作的複雜性以及文化互動的真實場景。

  例如,葡萄牙不少企業過去以服務本地市場為主,但近年來逐步轉型為支持中葡經貿的重要機構。參訪期間,學生了解到這些企業如何為葡萄牙的基建項目、經濟貿易發展提供助力,如生產與銷售,或為跨境貿易企業設計以降低匯率波動的影響。

  這些實例幫助學生認識到,企業信任與長期合作的建立是促進「一帶一路」成功的重要基石。

  另一亮點是遊學團將歷史與當代倡議緊密結合。例如學生在參觀貝倫塔時,將大航海時代的航海技術與現代貿易比較,發現兩者皆以「突破地理限制」為核心。

  又例如,16世紀的卡拉維爾帆船開闢了印度洋航線,而當代跨境貿易與互聯網技術則縮短了中葡企業間資金流動的時間。當地的哲羅姆派修道院與藍磚教堂則展現了文化交流的深遠影響,其融合哥特式與曼努埃爾風格的建築象徵了葡萄牙自古以來的開放性,以及中國文化如何融入當地成為葡萄牙特色建築風格。

  在與學生閒談中,發現不少學生反思到歷史遺產的保護與「一帶一路」文化合作在本質上皆需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此外,遊學團行程設計注重互動學習,例如在當地大學的交流活動中,學生不僅體驗到中葡文化與生活習慣的異同,更促進了彼此的認識與理解。

  化抽象概念為具體經驗

  這次遊學活動從多個層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首先,實地考察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經驗。學生原本以為「一帶一路」僅是一項政府政策,但透過當地考察,他們發現不同的持份者也能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其中。

  其次,跨文化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全球視野。與葡萄牙企業員工及學生交流時,學生驚訝地發現當地人對中國市場的了解超乎預期,這種雙向互動讓學生更深刻體會到「一帶一路」的互利共贏本質。

  最後,遊學團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一名學生在行程結束後,主動進一步研究葡萄牙相關文化歷史,表現出遊學活動不僅是知識的輸入,更是價值觀與學習動力的重塑。

  ●魏文輝老師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教務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