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黑錢多樣化 警新招應對
8607人涉案年增44% 家傭學生被誘開傀儡戶口
香港警方去年拘捕8,607名涉干犯洗黑錢罪行人士,較2023年增加44%,大部分案件涉及利用傀儡戶口進行資金轉移,而可疑交易報告數量亦大幅上升,反映犯罪手法愈加隱蔽和複雜。財富情報及調查科警司冼楚嘉指出,洗黑錢案件中八成以上涉及詐騙,犯罪集團的非法行為對金融系統和經濟穩定構成嚴重威脅。隨着洗黑錢手法日益多樣化,警方正從加強執法效能、法律框架、國際合作與宣傳教育等多方面作全面應對。
冼楚嘉表示,疫情期間由於出入境限制,犯罪集團轉為招攬本地人提供傀儡戶口,當中包括低收入人士、家傭、學生,甚至是專業人士,這些傀儡戶口持有人有時誤以為自己並不直接參與和資金有關的非法活動便不屬犯罪,警方去年拘捕涉洗黑錢人士中,超過7,700人為傀儡戶口持有人。警方2022年破獲一個以本地居民為目標的洗黑錢集團,集團先安排他們到酒店房間留宿,期間須交出手提電話、網上理財登入資料、密碼及相關電話卡等,直至完成開戶程序才可離開。
犯罪集團亦會透過現金購買貴金屬等傳統方式來掩蓋資金來源。2020年8月,兩人在香港一間連鎖珠寶零售店以5,900萬元現金購買600件金條。當零售商詢問其購買背景和資金來源時,兩人支吾以對,無法提供合理解釋。警方介入調查後發現,該筆交易與兩人的背景明顯不符。警方其後進行拘捕行動,搗破一個透過現金購買貴金屬的跨境洗黑錢集團,拘捕5名骨幹成員及檢獲以千萬計的現金及金條。
隨着科技的迅速發展,犯罪集團改為利用電子支付工具和虛擬資產來加速資金轉移掩蓋犯罪得益的流向。冼楚嘉指出:「例如FPS(轉數快)等電子支付工具的即時交易功能,讓犯罪集團能在短時間內通過多層轉賬分拆資金,增加警方追蹤的難度。」至於虛擬資產,犯罪集團可能通過場外交易商將現金轉為虛擬貨幣,再利用多層轉移進一步掩蓋資金流向,甚至進行跨境洗錢。
提升銀行之間情報共享
冼楚嘉指出,面對洗黑錢犯罪手法的快速變化與多樣化,警方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來應對,包括與律政司合作對利用傀儡戶口的洗黑錢集團申請加重刑罰。在一宗2022年的集團式犯罪案件中,警方成功拘捕15人,其中5名核心成員因利用傀儡戶口洗黑錢被定罪,法庭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將刑期增加30%至33%,5人最終被判處26個月至75個月監禁。
此外,警方持續強化與國際及內地反詐中心合作,並與金管局和銀行公會合作推出FINEST電子平台,提升銀行之間的情報共享效率,「當某間銀行發現問題戶口時,平台能迅速將相關資訊分享給其他銀行,從而更有效地監控和攔截可疑資金。」目前該平台已有10間銀行參與,現正研究如何擴大參與機構數量,以進一步完善金融監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