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登記 近40萬創新高
妹冒險捐活肝救兄 女助亡父遺愛1命救3命
器官捐贈遺愛人間,近年在政府及社會各界大力推廣下,衞生署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數字已近40萬,創歷史新高。香港移植學會聯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昨日首次合辦「第十五屆器官受贈者感恩大會」,邀請多名捐贈及受贈者分享其故事,向一眾偉大的捐贈者及其家屬致敬。當中有妹妹活體捐肝救回瀕危兄長,亦有兩度接受心臟移植者心懷感激。有器官捐贈者的家屬指出,父親雖突然離世,卻拯救了3個人的生命,看到一眾受贈者重獲新生,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延續,建議市民應向家人表達器官捐贈的意願,以便家人作符合心願的決定。
出席活動的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最新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數字雖已創歷史新高,惟尚有很大進步空間,希望未來能出現跨越性上升。他特別提到早前成功接受跨境器官移植的芷希及祈祈,反映「只要有信心,奇跡也可發生。」
「就像入了一次鬼門關」
自幼確診先天性心漏病的馮愛蓮,3歲時接受補心手術,但之後病發,一度因心跳過快被送院急救。現年49歲的她,昨日形容當時「就像入了一次鬼門關」,慶幸她於2002年、輪候7個月後成功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她說:「那次換心讓我得以延續了二十一年壽命,之後因心臟表面的血管問題,心臟科醫生告訴我若出現缺血或會猝死,所以我在2019年1月再次加入輪候名冊,等到2023年有幸獲第二次換心。」
第二度接受換心手術後,馮愛蓮非常愛惜捐贈者的心臟,她說:「感受到這個心臟非常強勁,足以讓我行山及行樓梯都沒有難度,我更感到早已和捐贈者連在一起。」
另一捐贈者殷敏兒的長兄殷國強,去年2月發現肝功能指數高達逾千(正常為數十),需即時入院治療,翌日已失去知覺。殷敏兒昨日表示,她在三兄妹中排行最小,二哥患有脂肪肝不適宜活體捐肝,她在衡量風險後決定捐肝拯救大哥,婚事亦要推遲。
殷國強說:「我在手術後醒來看到妹妹坐着輪椅來探我時,才知道是她捐出部分肝臟救回我一命。若手術前清醒,一定會反對,實在太危險了!」
此外,家屬捐出猝逝親人的器官,往往亦是希望某一日以另一種形式,在某處再與親人「重遇」。吳小姐的父親2021年因出血性中風入院,搶救48小時不治,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向她詢問其父生前器官捐贈意願,但她們一家人從未討論亦無登記。吳小姐最終決定捐出爸爸器官,她昨日說:「爸爸走得突然,無機會留下片言隻字,但我覺得器官捐贈不但可以救人,爸爸更可遺愛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