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濃時筍味鮮

  邵偉

  前幾日母親打來電話說,後山的筍冒頭了,她託老鄉帶了幾袋春筍過來給我。

  今天收到後,剛解開麻袋,就有一股清冽的泥土混着竹葉的香氣飄溢出來。最上面的春筍還裹着褐色斑紋的筍衣,尖梢掛着露水,在日光燈下像撒了一把碎鑽。壓在底下的塑料袋裏還有整整齊齊放着灼過水的筍塊,凍得硬邦邦,裏裏外外纏了好幾層舊報紙,這是母親慣用的包裝方式。

  看到這青嫩的筍塊,耳邊彷彿又響起父親那渾厚的鄉音:「看準筍尖彎頭的方向,根鬚往哪邊倒,筍子就藏在哪邊。」

  記得兒時,父親第一次帶我去後山挖筍。新生的筍尖頂破鬆軟的泥土,在草葉間若隱若現,父親背着竹簍走在最前面,每當父親慢慢蹲下身子時,我就知道竹簍裏又新添嫩筍了。

  俗話說:「食過春筍,才知春之味。」春天正是吃筍的好時節。中國人吃筍已有千年的歷史了,早在《詩經》中就有:「其餚維何,炰鱉鮮魚,其蔌維何,維筍及蒲。」的記載,這裏說的就是嫩筍。

  宋代的美食「博主」蘇軾更是對筍的吃法頗有研究,春天炒豬肉時一定會加入嫩筍,他的「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的詩句更是跨越千年,如今讀來彷彿還能聞到那陣陣筍香。

  「人間有味是清歡。」當我和父親背着滿簍的嫩筍回來時,母親早早就守在廚房裏了。

  春筍不僅味美,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名醫別錄》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本草綱目拾遺》說它「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可見,春筍毫無疑問是陽春三月的素食第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