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港股結構牛市未變 機器人及智駕龍頭可低吸\倪相仁

  港股上周(3月17至21日)先升後急回,僅周四、周五兩個交易日就下挫近1100點。上周是指數權重股發布業績的高峰期,業績後普遍出現獲利回吐,從電訊股到互聯網龍頭無一例外,並拖累恒指分別失守10天(24015點)和20天均線(23756點)。短期恒指只要不跌破之前的浪底(3月13日的23198點),相信一浪高於一浪的整體走勢未被損壞,可以關注調整帶來的低吸機會。

  從走勢上看,大市自今年初已累積上升4800點,其間並未出現過一次像樣的調整,積累的獲利盤甚眾。在業績陸續披露後,市場焦點可能重新關注即將到來的貿易風險。美國下月初將公布對其他貿易體對等關稅的調查結果,屆時美國會不會採取激烈的關稅政策,或對全球貿易體系及本身經濟造成新的衝擊,港股在升幅已大的情況下,借勢回落整固,甚至下試50天平均線(周五為21931點)亦不能排除。

  外圍方面,市場憂慮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根據高盛的統計,美國自二戰以來共出現12次經濟衰退,其間標普500指數回調的中值是24%,盈利回調的中值是13%。而在非衰退期間,標普500回調通常是買入機會,前提是盈利和經濟保持增長。所以美國是否真的進入衰退,對美股的走勢有關鍵性作用。

  上周美國聯儲局以一己之力,紓緩了因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系列關稅操作,而引致的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憂慮,並刺激了美股反彈。整體上,美聯儲的會後聲明及言論,較偏向鴿派,聯儲認為關稅對經濟增長、壓制通脹不利。另外,美聯儲決定放緩縮表,雖然美股受到提振,但亦反映美聯儲擔心經濟下滑風險。如果市場預期衰退風險將來進一步上升,美股反彈之後仍然面臨進一步的動盪。從今年流行的「東升西降」邏輯來看,港股的急回,可能意味着美股的反彈會持續。

  美關稅政策左右6月議息結果

  實際上,美國宣稱的對外加徵關稅,到目前為止除了對美股本身,對歐洲、中資股市場的影響還不明顯,但不等於投資者高枕無憂。現時真正落地的只有對中國加徵的20%關稅,以及對其他經濟體的部分鋼鐵關稅。若4月2日美國政府對等關稅全面生效的話,市場風險就可能急劇上升,美聯儲6月降息概率也會縮減。如果美國關稅政策繼續是雷聲大雨點小,美聯儲6月降息的概率依然不小;如果特朗普總統選擇隨心所欲,將不得不面對通脹的反噬,不利中期選舉。如是,關稅對市場的進一步衝擊,視乎特朗普的取捨。

  回到港股上周的回調,除了獲利壓力,對政策面的預判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鑒於內地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的良好表現,市場預期未來幾個月政策層面可能不會有大動作。而下一個時間窗口,或要到7月的高層會議,到時中美關係也可能更為清晰,是合作還是繼續惡化,對政策是否再次發力有重要啟示。

  雖然市場面臨的內外因素,均抑制指數的上升空間,但不影響今年結構性牛市,尤其是AI(人工智能)應用的大牛市。市場調整的時候,一定要牢牢抓住今年的三大方向:今年是AI落地的元年;今年是智能駕駛普及的元年;今年是智能機器人的開始之年。關注每個行業的龍頭股,當股價回落至20天、50天平均線,可以作為吸納的標準。這些行業不僅是全球產業的趨勢所在,也是中國最具核心投資價值的公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