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百花薈香江

  圖:花展附設多個攤檔銷售盆栽,空氣草是近年流行的產品。\大公報記者葉浩源攝
  圖:花展附設多個攤檔銷售盆栽,空氣草是近年流行的產品。\大公報記者葉浩源攝

  一年一度的香港花卉展覽今日最後一日開放,維園繁花盛放的美麗景象早已印記在市民記憶中。

  花卉展除了展示花的美態,還反映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成果。大灣區城市土地資源豐富、氣候多樣,可以大規模種植和培育新品種花卉,加上運輸距離短,這些價格實惠、品質優良的鮮花豐富了香港的花卉市場;而香港銷售網絡成熟、花藝理念前沿,內地花農亦多了「走出去」的機會,接觸世界各地客源。各自優勢互補,香港花卉產業可以進一步百花齊放。\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

  來自廣州花卉博覽園的「芸采園藝」今年參加香港花展,花農曾小姐表示,現時內地種植花朵的質素愈來愈高,與外國出品不遑多讓,有些品種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說:「我們每年都有來香港花展攤位擺檔,也留意到愈來愈多本地花商引入內地的花卉。今年花展正值開花期,會開花的花種就特別受歡迎,例如蘭花、杜鵑、玫瑰等,這些都是在內地種得很不錯的花種,而且比國外的更為便宜和新鮮。」

  空氣鳳梨今年花展熱賣

  曾小姐提到兩地居民對花卉有不同偏好,「香港人較喜歡會開花的品種,例如蘭花,色彩較鮮艷,外形較整齊;而內地(居民)則喜歡盆景及無花植物居多。」她續說,其實近年也多了香港人購買盆景及無花植物,盆景會挑選較小型的,既適合室內家居擺放,亦美觀精緻。一些無花植物例如蕨類,可在高光下或稍為陰暗環境種植,較「粗生」易栽種,不需要太多時間打理,因此亦受歡迎。

  在大帽山川龍擁有佔地約一萬呎花田的「靜觀園」亦是參展單位之一,花農葉觀園指今年花展人流不俗,情況與往年相若。「花展第一天生意不錯,第二天下雨人少較差,到第三天周日及之後人流已多回來。估計生意較去年少約一成,也還算可以了。」他解釋,今年銷售策略主打薄利多銷,鮮花及盆栽等售價較去年平均便宜兩至三成,但人流多、銷量增加,能彌補生意額。

  葉觀園向大公報記者分享今年花展的熱賣花種。「最近流行這種空氣草,還有加多利亞蘭也好賣。空氣草原名空氣鳳梨,會從空氣中吸收水分,毋須泥土,只需適當噴水補充及間接曬到陽光便可,很容易種。」他續說:「我每年花展都有參與,已經持續了大概30年了,很支持。香港人始終多數喜歡顏色較鮮艷、有香味的花。」葉觀園的花卉主要來自台灣和外國,內地的佔較少,而大部分出售的植物均在其花田栽種。

  賣花靠實物 抵抗網購潮

  此外,近年電商網購盛行,對傳統花卉行業亦帶來衝擊。曾小姐直言網購對其內地的生意影響很大,但認為種花賣花始終是讓人有實物觀看較好。她說:「始終花卉的顏色豐富,亦講求新鮮。有時在網上見到的圖片,與到手的實物或存有差異,所以我們有所堅持。」葉觀園則表示,網購對大多數花種的銷售也有影響,但對蘭花則沒有,因為蘭花須取得漁護署的植物檢疫證明書才可入境,難以由外地網購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