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美經濟前景未明 降息周期難預測\李靈修

「特朗普2.0」時代美國經濟預期失去錨點,聯儲局亦無法對貨幣政策給出清晰指引,資本市場只能跟着感覺走。剛過去的議息會議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解讀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發言偏鴿,決議公布後美股全線上漲、美債收益率下行,投資情緒似乎有所好轉。
特朗普的「關稅搖擺」疊加效率部的裁員增效,使得聯儲局很難定價未來的通脹影響。雖然最新點陣圖仍然維持年內降息兩次的判斷,但鮑威爾在記者會上反覆強調,當前經濟增長放緩與通脹上行壓力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銷,美聯儲需要等待更明確的經濟信號。
此外,聯儲局官員下調經濟增長預測,將2025年第四季度實際GDP增速從2.1%下調至1.7%,將失業率從4.3%上調至4.4%。同時上調通脹預測,將第四季度核心PCE通脹率從2.5%上調至2.8%,總PCE通脹率從2.5%上調至2.7%。
須注意的是,GDP增長是下調0.4個百分點,通脹上調0.2個百分點。不對稱的預測調整暗示了,決策者認為「滯」的風險可能大於「脹」。
顯然聯儲局對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產生極大的擔憂,即便美國目前在數據上表現並不差,但有待更長時間進行觀望。本次會議聲明首次加入「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的表述,如同美國減息周期駛入「未知海域」。
加徵關稅擾亂聯儲幣策
特朗普政府宣稱將在4月2日推出「對等關稅」,如果該政策如期落地,實質效果至少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來評估。這意味着,美聯儲做出幣策決斷的時間很可能是在下半年。
筆者去年12月21日撰文《聯儲12月降息 是停滯還是絕唱?》指出,考慮到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存在不少內在衝突,可以預見未來美國貨幣政策,將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如果說美國經濟陷入滯脹,12月降息就此成為絕唱,也沒有什麼可驚訝的。」
而作為貿易戰的後手棋,美國的利率政策同時也牽動着中國的貨幣走向,中國寬鬆預期或要延後,降準則可能先於降息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