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鏡/收費是顧全大局\蔡樹文
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正進行檢討,其中公立醫院放射服務現時是政府全額補貼,當局計劃對公立醫院複雜放射服務引入逐項收費機制,讓市民共同承擔部分費用。
醫管局表示,收費改革旨在更有效運用資源,優先保障急重及危疾病人,避免「大病致貧」的情況發生,而即使引入共付額,相關服務仍屬高度補貼,相信大部分市民能夠接受。
目前公院的非緊急放射檢查,輪候時間相當長,磁力共振掃描造影輪候時間可長至3年9個月。透過逐項收費機制,未必能大幅縮短輪候時間,因為決定病人應否進行相關檢查的,不是病人,而是醫生。該輪候檢查的,仍然照排隊,性命攸關,如果收費比私人市場便宜,病人有需要都盡量會付費做檢查。所以逐項收費最大的作用,是彌補政府在公營醫療上的龐大支出。
收費是顧全大局,提高公共醫療制度可持續性,這是社會大眾共識。市民最關注的是逐項收費標準如何制訂?病人可承擔的數額範圍是多少?對基層人士是否有豁免機制?豁免機制是否簡單有效及不會增加行政成本?這都是必須面對及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