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紀錄片大會展示24部中外合拍紀錄片 國際合作產業聯動 紀錄片發展迎新機遇






作為海絲國際人文交流中最大規模的影視交流盛會,第二屆海絲紀錄片大會近日在福州舉行。開幕式上,大會首次集中發布《鼓嶺家書》(中美合拍)、《海絲雙城記》(中埃合拍)、《黃檗》(中日合拍)等24部中外合拍紀錄片佳作。上述作品題材涵蓋自然、歷史、人文、科技等領域,創中外合拍紀錄片成果集中展示規模的歷史紀錄。同時,《尋找日意格》(中法合拍)、《希望之手》(中美合拍)、《東方的河》(中老合拍)和《勺嘴鷸的奇跡飛行》(中美合拍)4部中外合拍紀錄片進行了合作意向簽署。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
隨着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中外合拍紀錄片日益增多。海絲紀錄片大會不僅促進中外紀錄片界的交流與合作,也為國際合拍紀錄片的創作與傳播提供重要平台。中外合拍紀錄片,讓中國故事有了國際表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李向東在大會開幕式上表示,紀錄片是國際合作的絕佳載體,真正的國際合作不是簡單的「借船出海」,而是「造船遠航」。
中國故事國際表達 跨時空和鳴
李向東分享了中法合拍紀錄片《北京人,人類最後的秘密》的一個拍攝花絮,法國導演赤着腳手持長矛,向中國演員模擬古人類圍獵的場景,這一幕是不同文明對話最生動的註腳,導演以西方視角呈現東方智慧,讓冷峻的考古發現化作溫暖的人文敘事,「這種深度共創不僅填補了東亞古人類研究的影像空白,更架起了民心相通的橋樑。正如法國導演所說:『紀錄片讓我們懂得,文明傳承從不是獨奏,而是跨越時空的和鳴』。」
「一般片子的開頭如果提到有個魂牽夢繞之地都由耄耋老人開場,但是我們這次的主角是一個來自美國的16歲姑娘。這個百年,一個年輕姑娘來到福州,在這兒尋找祖輩蹤跡時,也和當地人產生了羈絆和關係。拍攝時,小姑娘說,上一輩的情誼就肩負在我們身上。這句話給我們所有主創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美合拍紀錄片《鼓嶺家書》美方代表劉思沅在大會開幕式上講述了發生在福州鼓嶺土地上的中美人文交流往事及該片拍攝的幕後花絮。
「不管你在什麼地方,人與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即使跨越百年,也是能夠得到傳承的。」劉思沅說,這是拍攝《鼓嶺家書》給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據介紹,《鼓嶺家書》主題聚焦中美人文交流,重點展現當代中美青年相識相知、建立深厚友誼的感人故事。
團結同業共同應對技術革命挑戰
海絲紀錄片大會在推動紀錄片產業融合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也得到國際市場廣泛認可。談及近幾年紀實影像領域的新形勢和新挑戰,世界科學與紀實製作人大會總監保羅·劉易斯認為,全球的紀錄片創作者正面臨資金短缺、技術革命等諸多挑戰,其中,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變革,正在迅速改變着這個行業,當此之時,尤其需要海絲紀錄片大會這樣的活動讓全行業團結在一起,把更多、更好的故事傳達給全球觀眾。
新西蘭邊鋒紀錄片節總監亞歷克斯·李表示,亞太地區幅員遼闊、文化多元,蘊藏着許多值得與世界分享的故事。在深刻變革的時代,作為故事講述者、電影創作者、行業領導者,誰都無法獨自完成這一使命。因此,推動地區紀錄片行業的合作,不僅大有裨益,而且勢在必行,他期待通過合拍、培訓項目或電影節夥伴關係共同發力,推動行業發展,增大影響,讓紀錄片所講的故事,抵達全球觀眾。中埃合拍紀錄片《海絲雙城記》埃方導演漢娜·雷迪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亦表示,中埃兩國在文明的長河中是彼此交融、互為鏡鑒的夥伴,期待中埃繼續共同探索紀錄片創新發展新路徑。
據介紹,本屆海絲紀錄片大會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內核,聚焦「紀實影像與跨文化對話」主題,邀請11個國際紀錄片節展代表,以及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埃及、法國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製作和發行機構代表、知名導演、製片人等業內人士齊聚福州,參與的影視製作和播出機構與媒體播出平台100餘家。參會者通過作品展映、項目推介、主題研討、文化調研等活動,就紀實影像的策劃、創作、發行等進行深入的對話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