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激進行為 社區恢復包容
地區工作者是社會變化的「探熱針」。隨着維護國家安全法例的不斷完善,地區組織認識國家安全活動的氣氛熱了起來。他們說,如今,理解、包容盡在社區。
在修例風波期間,社區滿是衝突、紛爭。葵青區區議員盧婉婷回想起那段日子,深感唏噓,「我曾在街站就民生議題諮詢居民意見時被人當面撕毀傳單,甚至被人在網上發帖抹黑。」
回歸理性 循區議會反映訴求
隨着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相繼生效,國家安全教育工作不斷深化,地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如今看到有過去的激進分子回歸理性,透過區議會的『會見市民計劃』反映民生訴求。」盧婉婷說,相信更多市民會更加愛國愛港。
「法律實施既維護大局穩定,又修復了無數家庭裂痕。」九龍城區議員左滙雄結合自己長年服務基層的體會指,不少家長在修例風波期間都擔心子女因為參與黑暴而前途盡毀,有人甚至因為政治立場而與子女反目。
「猶幸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如今已相繼落實,不僅市民的人權自由得到有效保障,不少年輕人經已反思自己過去的偏激行為毫無道理,與家人的關係亦回復融洽,溫馨、理解、包容盡在社區。」他說。
推動國家安全教育的活動亦如火如荼地開展着。大埔區區議員胡綽謙介紹,大埔區內的國安教育活動百花齊放,除了有純粹的講座,也有題材多元的相關嘉年華、展覽、學界問答比賽等,「有的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了國家安全如何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福祉息息相關,從金融安全到網絡安全,再到生態環境的保護;有的透過遊戲互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寓教於樂;有的鼓勵學生自發學習,參與案例分享和辯論,社區對國家安全的理解和支持度正日復一日提高。」
經過全社會愛國愛港力量攜手努力,維護國家安全已成社會最大公約數。西貢區議員黃遠康表示,自己近年在社區宣講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過程中,感受到越來越多香港市民會主動了解維護國家安全相關法律制度及知識,不僅有年輕人、長者,甚至家長們也會拖着小朋友一同參加有關活動,「社區的凝聚力愈來愈強。」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