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記憶編碼構建時代鏡像 「福建出品」現象正形成

●業界人士對紀錄片「福建出品」現象進行研討。
●業界人士對紀錄片「福建出品」現象進行研討。

  近年來,福建在紀錄片創作領域異軍突起,諸如《兩岸家書》《大儒朱熹》《柴米油鹽之上》等一批精品佳作相繼湧現,不僅在內地贏得廣泛好評,更在國際舞台上屢獲殊榮。以文化記憶編碼構建時代鏡像,紀錄片「福建出品」現象正在形成。

  「福建出品」何以成為一種行業現象?「這片『山海畫廊、人間福地』,正以其豐饒的文化底蘊和開放包容的國際視角,成為紀錄片創作與推廣的一方熱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范宗釵受訪時認為,「福建出品」的優秀作品是中國文化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有力見證。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從「福建出品」的紀錄片中,讀出了當代福建人從早到晚的詩意生活。「從《早餐中國》裏,我們看到福建人悠哉地享受早餐;在《何不秉燭遊》中,我們看到如何過好夜晚的時光。這些都是立足福建本土文化呈現的生活美學、詩意和哲學思考。」

  紀錄片《河西走廊》總製片人、紀錄片《中國》總導演李東珅向記者透露,他已將福建泉州列入今年的創作計劃,期待用影像表達泉州作為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魅力。他認為,紀錄片不僅僅是影像的記錄,更傳遞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在資深紀錄片製作人洪雷看來,做有價值的傳播是「福建出品」的關鍵所在。具體而言,一方面要以跨界創新拓展表達邊界,打破傳統紀錄片範式,探索「紀錄片+」的複合形態,深化價值表達;另一方面,要通過日常敘事傳遞時代溫度,創作團隊需關注並表達日常生活,提煉中國人的傳統真善美品德,聚焦時代發展下普通個體的生活狀態,彰顯人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