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聯會:助力國家建設教育強國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昨日舉辦第二場「教育界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昨日舉辦第二場「教育界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黃子龍)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昨日假座教師生活館舉辦第二場「教育界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與會講者分享了對教育強國建設、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深刻見解,強調香港要積極配合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教育界也需前瞻性規劃人才培養,以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職業變革。

  香港教聯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劉智鵬分享時提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該綱要對於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全面而系統的部署,顯示出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當下,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培養教育科技人才來作有力支撐。今年兩會期間,人工智能成為熱門話題,顯示中國高等教育已具備培養世界級人才的能力。

  他表示,世界正處於科技競爭激烈的時代,科技進步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教育。因此,綱要對香港的教育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香港應將此視為重要任務,積極配合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並把握這一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

  倡立法平衡人工智能創新與安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楊德斌表示,國家高頻聚焦「數據要素」,部署2025年五大重點任務推動消費與投資升級、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數字經濟融合等,香港應善用「一國兩制」優勢,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人工智能將在未來五年至十年重塑就業市場,教育體系需及時調整以培育新型競爭力。」他建議特區政府應立法平衡人工智能創新與安全,並強調教育界需前瞻性規劃人才培養,應對AI時代的職業變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聖潑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香港要深刻領悟「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

  他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對香港發展給予極大鼓勵和支持,香港應善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制度優勢,在金融、貿易等方面深化國際合作,助力國家現代化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頴分享了兩會期間出現的十大關鍵詞中,「發展」、「穩定」、「改革」頻繁出現,正好適用於正在推動經濟、改善民生的香港,當下的香港需要推動更多新興產業以促進持續增長。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提升消費、擴大內需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等任務仍是重點,並認為香港必須繼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能力及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