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從初中培養AI開發能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人工智能(AI)的開發,總離不開創意,而香港年輕人正好是創意無限。作為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主席,黃英豪認為,要培養出香港年輕人創意,最好從初中開始培養。他提到有中四學生剛踏入高中就能獨立開發出平台,足見年輕人的潛力。

  港須把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結合

  黃英豪以內地傑出科學家兼企業家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的成功作為例子,談如何成就年輕人創科之路。他指出,雷軍在武漢大學就讀期間,與同學不眠不休地花兩周時間開發軟件,畢業後創辦金山軟件。從這顯示出,充滿創意和活力的年輕時代,從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學階段,都是孕育創新的關鍵時期。因此,香港的人工智能要提速發展,必須把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結合,終可相得益彰。

  浸大將允學士學生選修AI課程

  另外,黃英豪又透露,浸大將於年內推出新措施,允許學士學位學生選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無論學生修讀文科還是理科,他們都可能想了解人工智能對未來發展的影響。校方亦正積極推動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融合。他認為,教育改革應從初中、高中到大學一條龍式推行,這樣才能在教育強國戰略下實現教育與科技人才的協同培養。

  現在要把學生開發出來的項目,轉化為實際應用,這個過程仍需要多方配合。黃英豪認為,年輕人充滿創意,但未必完全理解真實社會的應用場景,個人認同大學應提供更多實習和轉化經驗。而成功轉化意味着科研成果能進入商業社會,帶來收入。否則,若僅有投入而無回報,效果或許不理想。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不像傳統工廠需要長期設備建設,某些應用程式數月內即可面世並迅速產生收入。這亦是當前最熱門的領域,相信人工智能應用能加速大學科研成果進入社會。

  他又建議,可研究大學提供小額資金支持創業和投資項目,但必須結合市場需求。有了市場和用戶,自然會吸引天使投資人。香港正打造人工智能投資生態圈,希望未來有更多天使輪投資支持學生研發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