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採「醫生診斷後收費」減爭議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胡恬恬)目前,醫院急症室已採取了分流制度,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第二級(危急)與第三級(緊急)的界線存在主觀判斷空間,易引發爭議,建議採用「醫生診斷後收費」模式,即若病人最終需入院治療,可免收急症室費用,反之則按情況收費。同時,政府應正視分流機制的執行細節,從分流、診斷到收費建立更清晰的標準。
建議睇急症入院者可扣減費用
林哲玄表示,急症室收費自2017年至今未調整,檢討收費屬合理,而調整的目的,是引導市民合理就醫、調整資源分配。現行的分流制度是由護士初步評估病情等級,對第一級(危殆)的病人,通常判斷清晰,但第二級(危急)與第三級(緊急)的界線存在主觀判斷空間。
「入院代表病情較嚴重,可將急症室費用併入出院結算,到時再計退款或是扣減等具體細節。」林哲玄表示,若病人無須入院,則顯示情況較輕微,收取費用亦合理。
對有消息指,特區政府擬調整輕症病人收費至與私家診所相若,他認為此舉有助引導市民合理就醫,「若急症室收費與私家診所相近,市民自然會衡量時間與金錢成本,選擇更合適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