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推盤/恒地:年內擬推11新盤 共6400伙

  圖:恒地業績簡表
  圖:恒地業績簡表

  恒基地產(00012)公布2024年業績,去年股東應佔基礎盈利升1%至97.74億元,每股基礎盈利為2.02元,派末期股息1.3元。聯席主席李家傑及李家誠表示,財政預算案宣布寬減部分物業買賣之印花稅,加上私人住宅單位在未來五年的平均每年落成量預計較過去五年的平均數減少約8%,將進一步對本港樓市帶來支持,並提到年內將在港推售11個發展項目,合共6400伙住宅。集團亦指出,前主席李兆基辭世對集團營運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恒地將秉承李兆基定下的方針繼續發展。\大公報記者 蔣去悄

  恒地去年收入下滑8.4%至252.56億元,香港物業發展應佔營業額按年跌16%至123.23億元。恒地表示,年內集團推出多個住宅項目,其中長沙灣「Belgravia Place」第1期銷情理想,連同包括車位在內售出的其他物業,集團去年在港自佔的合約銷售總額約112.85億元,未入賬的自佔本港物業合約銷售總額約為81.65億元,其中78.34億元預計在2025年入賬。

  恒地並提到,集團於今年2月及3月分別推出的長沙灣「Belgravia Place」第2期及九龍城「南首」項目銷情均非常理想,後者首批推出的181個住宅單位在開售當日便全部售罄。集團預計,年內將會推售11個發展項目,連同貨尾,估計今年在港可供銷售住宅單位約6400個。

  擁4200萬呎農地 元朗佔62%

  截至去年底,恒地持有新界土地儲備約4200萬方呎,續為本港擁有最多新界土地的發展商,其中2610萬方呎(約62%)位於元朗區、1190萬方呎位於北區,強調集團土地資源充裕,足夠供未來數年發展之用。恒地並指出,集團於「北部都會區」新田擁有自佔土地面積約610萬方呎,將留意其發展情況並積極配合相關發展事項。

  至於內地業務,恒地表示,去年入賬的應佔物業發展營業額約為75億元人民幣,應佔稅前盈利為8.97億元人民幣,以人民幣計價值分別按年跌12%和53%。年內未入賬的自佔合約銷售總額約為33.68億元人民幣,其中26.94億元人民幣預計將在今年入賬。

  借貸比率降至21%

  收租物業方面,恒地在2024年的應佔稅前租金淨收入增加6%至15.91億元,主要受惠於近年建成投資物業的市場推廣費用較初期招商時大幅減少。集團指出,受到企業降本增效及市場新增供應等因素影響,內地租賃市場租金受壓,然而集團近年落成的大型投資物業租金貢獻持續增加,令年內租賃業務表現維持穩定。

  截至去年底,恒地淨借貸水平下滑8%至679.89億元,借貸比率降低1.5個百分點至21.1%。集團近年發行中期票據、七年期日圓貸款,以及六年期的人民幣貸款等,合共總額增加至438億元;期內另有股東貸款662.15億元,恒地形容其「一向為本集團的穩定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