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香港優勢 推動灣區司法合作機制

  圖:經民聯建議縮短北都土地審批時間,簡化改劃諮詢程序,提速開發工作流程,增加賣地收入,改善財政狀況。
  圖:經民聯建議縮短北都土地審批時間,簡化改劃諮詢程序,提速開發工作流程,增加賣地收入,改善財政狀況。

  【大公報訊】記者陸九如報道:經民聯昨日(20日)召開「落實兩會精神 塑造香港新動能」專題報告發表會,從國家議題出發,以香港視角把握國家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針對吸引投資、激活股市、穩定樓市等議題提出一系列建議。

  成立專項基金 搶企業搶人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指出,香港應把握大灣區「兩種制度,三個法域」的制度優勢,以及法律產業和機構優勢,推動粵港澳三地建立司法、市場等領域的合作機制,配合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爭取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開展合作。此外,梁美芬表示,要進一步發揮香港普通法優勢,將香港打造成「一帶一路」國際仲裁中心,協助處理「一帶一路」不同法域市場的法律糾紛,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仲裁中心的競爭力。

  縮短審批諮詢 加快北都發展

  如何配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要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吳永嘉建議,通過促進本港人民幣離岸業務擴容增量、活化股市債市、吸引新興企業來港上市等方式,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指出,香港應持續發揮獨有的金融市場優勢,進一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吸引更多「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的貿易商利用香港支付系統進行人民幣結算。

  經民聯主席、立法會議員盧偉國表示,政府可制訂進取的招商引資策略,了解和分析龍頭企業的實際現況和需要,為特定行業制訂針對性措施或「套餐」,包括提供稅務、人才、融資等適切誘因,高效吸引更多龍頭企業來港。他建議設立24小時「一站式」服務單位,縮短外國投資者來港投資所需時間,並成立專項「搶企業」和「搶人才」基金,吸引更多外資流入香港。

  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建議,全面檢視香港的稅務制度,因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訂立全球最低稅率,降低法團(企業)標準利得稅率至15%,並探討更多稅務之外的財政優惠措施,維持香港作為企業設立地區總部、設計和研發中心的長遠優勢。

  在穩定樓市方面,立法會議員陸瀚民認為,可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投資物業,下調住宅物業成交價門檻,支持外來人才置業,並提供印花稅減免和按揭優惠。而在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方面,陸瀚民建議,縮短土地審批時間,簡化改劃諮詢程序,提速開發工作流程,盡快將「生地」轉化成具備發展條件的「熟地」供應市場,增加賣地收入,改善財政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