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果賓治/如此粗獷\羽 羊

  多得奧斯卡獲獎電影《粗獷派建築師》,粗獷主義建築似乎再次受到關注。本地書店以粗獷建築為焦點書目,把《Brutalist Japan》(Paul Tulett著)、《Brutalist Britain》(Elain Harwood著)、《Brutalist Paris》(Nigel Green、Robin Wilson著),還有本地的《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彭展華著)等等,一併上架,蔚為奇觀,才知道,世界各地曾出版的相關專書,原來那麼多。

  事實上,國際間對粗獷建築早有關注。於一九五○年代在英國興起、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七○年代在世界各地普及的粗獷建築,受到年月洗禮,面臨清拆、重建的命運。策展人兼建築評論家Oliver Elser,近年開展了「SOS Brutalism」計劃,通過書籍、展覽、社交媒體、網上資料庫等等,叫大眾關注那些「瀕臨絕種」的建築。

  《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於二○一七年首度在德國建築博物館展出,然後陸續在世界各地舉辦。二○二○年首次跨出歐洲,來到台灣,由忠泰美術館與德國建築博物館共同籌劃展覽。至於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北角堂、油麻地賽馬會分科診所,還有中文大學多幢建築物,都是粗獷建築代表。日後到訪中大,不妨在校園裏走走,記得不要看手機,就抬頭猜猜看看,哪些建築,如此直接,如此粗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