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光伏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
蘇卡 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綠色能源及環境行業分析師
對光伏行業來說,2025年挑戰與機遇並存。2024年,光伏製造商經歷了激烈的競爭以及疲軟的內需增長,導致供應鏈價格低於生產成本。儘管2024年上半年出貨量按年增長18%至58%,但大多數多晶矽組件企業在2024年上半年錄得淨虧損,原因是平均售價低迷。一些一線企業實施了嚴格的成本削減措施,並在2024年第三季度實現盈虧平衡或略有盈利;而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和新進入者則被市場淘汰。由於供應過剩和出貨不均,預計2024年大部分光伏製造商將出現虧損。
2025年,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將會在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座談會和隨後的討論中呼籲行業參與者控制量產和定價,以鼓勵在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期間進行更多合作減產。光伏協會建議,組件投標價格應不低於最高效公司的生產成本,即2024年10月0.68元人民幣/瓦和2024年11月的0.69元人民幣/瓦。此建議價格可作為未來招標的價格底線。
政策利頭部企業拓市場
與此同時,2024年11月發布《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作為最終政策收緊了供應鏈的製造標準和規格,包括要求多晶矽、矽片和電池生產提高單位功率和水消耗效率。該政策將限制規模較小、效率低下的參與者擴張產能,有利於頭部企業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下半年料實現盈虧平衡
到2025年中期左右,供應鏈價格將恢復正常並反彈,主要歸功於以下因素:(1)光伏製造商數個季度的現金消耗;(2)2024年底至2025年第一季度淡季過後,終端安裝需求持續回升;(3)行業參與者更加合理的運營。預計製造商將在2025年下半年實現盈虧平衡或微利,從2024虧損中恢復過來。2025年,預計全球裝機量將按年增長8%,中國裝機量按年增長5%。隨着美國、歐洲和印度等主要經濟體建設本地可再生能源產能,2025年組件出貨量的地緣政治風險可能仍將居高不下。因此儘管美國市場仍保持利潤豐厚,預計2025年滲透率將維持現狀,難有突破性增長,特別是中國組件製造商面臨東南亞生產基地的反傾銷反補貼關稅風險、201條款關稅以及特朗普上台後潛在的IRA(《降低通脹法案》)補貼削減。歐洲仍將是組件製造商的主要出口市場,預計2025年將保持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