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散裝液態食品確保專車專用

【大公報訊】記者任芳頡、郭瀚林北京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針對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和食品生產、貯存、運輸、寄遞和配送、銷售、消費、進口等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各環節監管銜接存在的問題,意見部署了8個方面協同監管機制,共21條具體措施。其中提到,依法建立散裝液態食品運輸准運制度,明確運輸散裝液態食品車輛的食品安全准入條件和技術標準,核發食品准運證明,確保專車專用;加強網絡訂餐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推動平台和商戶實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強化無堂食外賣監管和社會監督。
意見還提出,強化網絡銷售食品安全問題協同治理。市場監管部門要會同農業農村、工業和信息化、網信、廣電等部門明確直播帶貨、私域電商、社區團購等網絡食品銷售新業態治理要求,加強網絡銷售食品安全問題信息監測通報和協查處置。網信部門對各部門通報的網絡銷售食品安全方面的不實虛假信息配合做好相應處置工作。強化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雙向銜接,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專家:有效減少食品變質污染風險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認為,在食品貯存和運輸監管上,意見建立相關制度並強化主體責任,能有效減少食品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的變質、污染風險。「以散裝液態食品運輸准運制度為例,專車專用和明確的准入條件,極大降低了這類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胡冰川表示,「今後,從平台到主播,再到食品生產經營者,都要為食品安全負責。」意見中對網絡食品銷售新業態的監管規定,壓實了各方責任,填補了相關監管的空白以適應市場發展需求。「這不僅保護了消費者權益,也為相關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可促進農村電商和餐飲服務行業的規範發展,帶動農村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