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周刊/155毫米艦炮 反艦奪島利器

  左圖:055型大驅上安裝了解放軍最新型的130毫米單管艦炮。右圖:中國自主研製建造的055型導彈驅逐艦,艦炮主要用於對陸和反艦,亦可用於攔截低速空中目標。圖為055型大驅首艦南昌艦(舷號101)。\人民畫報
  左圖:055型大驅上安裝了解放軍最新型的130毫米單管艦炮。右圖:中國自主研製建造的055型導彈驅逐艦,艦炮主要用於對陸和反艦,亦可用於攔截低速空中目標。圖為055型大驅首艦南昌艦(舷號101)。\人民畫報

  155毫米艦炮彈道炮日前首次在網上曝光。相比海軍現役的130毫米艦炮,155毫米艦炮擁有更好的射程、火力均衡性,提高對陸打擊、反艦攻擊效能,未來有望安裝到大型驅逐艦或登陸艦上,成為奪島登陸作戰的新利器。

  據悉,155毫米的射速相對低,但單發彈丸毀傷能力更強,能夠快速反應,提供更強大的火力壓制。特別是在兩棲作戰場景中,艦炮可提供數小時不間斷火力覆蓋,對陸上目標實施精準縱深打擊,支援登陸部隊作戰。\文:馬浩亮

  在巡洋艦、戰列艦時代,艦炮曾是海軍戰艦最強大的武器,是衡量戰艦威力的主要指標。隨着導彈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遠程精準打擊的導彈、火箭彈的應用佔據主流,艦炮的重要性下降。但導彈單價高昂,裝填耗時;而艦炮具有使用成本低、彈藥儲備量大、火力持續性好等優勢。

  而且,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導彈可能失效,艦炮受電子干擾影響則較小,可靠性更高,因此依舊是戰艦武器系統裏不可或缺的一環,能夠承擔對陸打擊、中近距離反艦、防空等任務。

  此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旗下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曾在官微發布,重點型號國產155毫米艦炮已經誕生。而海軍現役驅逐艦所用130毫米艦炮,也都是北方重工生產的。

  火炮具成本低易維護優點

  H/PJ-45型130毫米艦炮,是目前中國海軍口徑最大的艦用主炮,安裝在052D和055兩型主力驅逐艦上。該艦炮採用隱身炮塔,射速約40發/分,發射普通炮彈最大射程約30公里,還可發射增程制導炮彈。055型萬噸大驅具有反導、防空、反艦、反潛、對陸打擊的綜合戰力。艦炮主要用於對陸和反艦,亦可用於攔截低速空中目標。

  130毫米艦炮可發射多種彈藥,射速高,備彈量大。但在執行對陸打擊時,特別是面對大型堅固工事時仍顯力不從心。155毫米的射速相對低,但單發彈丸毀傷能力更強,能夠快速反應,提供更強大的火力壓制。由於射程的增大,戰艦可在離岸灘更遠的海域開火,躲避敵軍岸防火力。

  以美國海軍為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裝備的127毫米艦炮,彈丸重量31.75千克,備彈量600發,射速20發/分。「朱姆沃爾特」級AGS系統的155毫米艦炮,備彈量降低到180發,射速6發/分,但是彈丸重量增至100千克,射程更是數倍於127毫米炮彈。因此155毫米綜合火力強度,大大超過127毫米。另外,雖然主要軍事強國都在競速發展電磁炮。但傳統火炮相對於電磁炮,依舊具備成本低、易維護等優點。

  「陸炮上艦」路徑 技術成熟

  從海軍強國的發展經驗上,155毫米艦炮的應用可分為美國模式和英國模式。美國模式是研發專用的智能艦炮。美軍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級隱身軀逐艦上曾安裝155毫米AGS型先進艦炮系統,最大射程高達185公里,但由於艦炮配套的智能彈藥成本過高,「朱姆沃爾特」級後來拆除了該型艦炮,換裝高超音速導彈垂發裝置。英國、德國、意大利等,則是採取「陸炮上艦」的思路,技術較為成熟,成本較低。

  155毫米艦炮的出現,推進了海軍戰艦火力輸出的躍升。特別是在兩棲作戰場景中,艦炮可提供數小時不間斷火力覆蓋,對陸上目標實施精準縱深打擊,支援登陸部隊作戰。在進行水面反艦作戰時,尤其是針對中小型艦艇的集群攻擊,艦炮可快速切換目標,彌補導彈火力通道有限的短板。055型、052D型驅逐艦以及071型登陸艦,集成先進的雷達、光電系統,可進一步提高艦炮的打擊精度,成為新型海戰「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