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准以在岸國債作抵押品

  由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主辦的中國債務資本市場年度會議昨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官員在會上表示,正積極研究推進中國債市對外開放,深化拓展境內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同日「債券通」公布新優化措施,港交所(0388)宣布旗下場外結算公司將接受境外投資者使用債券通在岸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作為所有合資格衍生品交易履約抵押品,並於明日(21日)起生效。

  港交所介紹,自今年1月起,香港場外結算公司已開始接受境外投資者,使用債券通持倉中的在岸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作為「北向互換通」履約抵押品。

  港交所平台及市場結構發展主管蘇盈盈昨表示,新措施能進一步拓寬在岸人民幣債券在離岸市場作為抵押品的用途。相信可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大靈活性和提高資本效率,進一步增強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場外結算公司提供結算服務的場外衍生產品包括利率掉期(含北向互換通下的利率互換)、不交收遠期外匯合約、交叉貨幣掉期及外匯合約。

  有效盤活在岸債券持倉

  中銀香港(2388)全球市場交易主管張承棟昨回應稱,債券通推動內地與香港債市共同發展,其中以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交易最為活躍,合計佔比長期保持在70%以上。該行已做好準備迎接新措施,全力配合客戶需求提供相關抵押品操作。

  張承棟認為,新措施為境外投資者的債券通持倉債券開闢更多用途,有效盤活境外投資者在岸債券持倉,增強在岸債券吸引力,同時有助活躍內地及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強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

  同場的香港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表示,將與香港金管局協作,加速債券和貨幣市場發展,積極研究在香港設立人民幣回購市場,擴展離岸人民幣國債作為抵押品的應用。

  葉志衡又指,長遠將促進離岸人民幣國債成為國際公認的優質流動資產;將優化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中央對手清算制度可行性研究;對資本金要求進行修改,提升資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