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早年加價 求診減5%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接受訪問時指出,急症室輪候時間延長的原因之一是治療程序的精細化及複雜化,例如心臟病、腦中風等突發疾病,這類患者有黃金治療時間,為了能第一時間提供最佳治療,急症室通常在救護車接到病人時已開始準備相關醫療程序並調動人手,要求急症室醫護人員需要極高的機動性和應變能力,正因為對真正緊急病人的照顧更為細緻、需時更長,次/非緊急病人的輪候時間也因而延長。

  被問及如何降低高企的次/非緊急病患比例,黃立己認為調整收費有助改變病人求診習慣。他指2017年急症室收費由每次100元調升至180元後,求診人數下降約5%,相信大部分是次/非緊急病人,惟隨着時間推移,效果逐漸減弱,目前是再作出調整的時機。醫管局亦會加強公眾教育,讓輕症病人轉用其他服務,「希望市民明白,急症室的設立是為了處理最緊急的病人,讓前三類病人輪候時間更短。」

  另外,醫管局早前推出急診室退款機制,去年聖誕至今年新年公眾假期錄得6,288宗退款個案,99%屬次緊急和非緊急,變相反映這兩類個案不是必須使用急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