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師生交流 提升在粵港澳學生教育服務水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除了加強與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外,廣東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八大工程」中,亦提到要加強與港澳教師和學生交流。「八大工程」文件中指出,廣東要加強粵港澳高等學校聯盟和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教師聯合會等平台建設,深化粵港澳師生交流。完善教育服務供給體系,提高港澳居民及隨遷子女在粵教育服務水平。同時,廣東要創新打造世界一流人才的匯聚平台,推動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深入開展教育交流合作。
港澳子弟班越來越多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作為廣東高校的華南師範大學已經設立內地首個香港教師研修及交流基地、澳門教學人員研修及交流基地。在基礎教育方面,廣東粵港澳「姊妹學校」締結總數達1,546對,數量居內地首位,總數超全國一半。越來越多的公辦學校正探索開設港澳子弟班,全省共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38所、港澳子弟學校12所。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總校長譚日旭介紹,此前已與多所港澳中小學結為「姊妹學校」,日常也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不斷加強三地學校的交往交流交融。
「廣東與港澳地區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可以更加密切,取長補短。」華南城市研究會創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認為,粵港澳三地在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能夠更好地發揮港澳地區「樞紐」與「橋樑」的作用,推進大灣區國際教育示範區建設。他認為,廣東如果能利用好港澳地區高水平高等教育資源,能夠為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持續賦能,也將進一步以科技創新支撐區域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