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看好中國資產 增持中國股票迎最佳時機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路透社及央視新聞報道,多家外資機構近期紛紛發布報告,看好中國資產。美國高盛集團最新報告認為,今年中國股票市場迎來歷史上最好開局。隨着近期中國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突破和科技方面的政策支持,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機構開始考慮增持中國股票。花旗分析師在報告中將中國股市評級從「中性」上調為「增持」,滙豐銀行也將中國股票的投資評級從「中性」上調到「偏高」。
今年以來,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量子通信、半導體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人工智能+」等創新產品和應用跑出加速度,帶動相關產品需求激增。不少外資機構開始對中國資產價值進行重新評估,特別是科技股的估值。渣打中國財富方案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表示,DeepSeek帶動科技股價值重估,也帶動了中國資產重估的前景,中國科技股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
摩根大通: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將持續
摩根大通分析認為,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將持續,未來10年到15年平均年回報率可以達到7.8%。福達國際、貝萊德基金等機構表示,從全球市場來看,隨着科技創新的推進,中國有望產生更多令人期待的創新概念。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機構認為,現在是建議全球投資人增加對中國股票資產配置的最佳時機。
野村中國科技及電訊行業分析師段冰認為,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環境、龐大的企業和消費者,都對新技術和應用有着很高的接受程度,這些都是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的原動力,也是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資產關注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韓投資者投資內地香港股票創新高
由於看好中國潛力,外資機構加大力度調研。進入3月,韓國未來資產、安聯投資、滙豐全球資產、摩根士丹利、施羅德投資、富達管理投資等外資機構,紛紛出現在上市公司調研名單中。除了自身的投資需求,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者加大對中國資產的關注,也是這些機構加大力度調研的原因。
韓國證券存託結算院最新數據顯示,2月韓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的月度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環比增長近兩倍,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遠超同期韓國投資者對歐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資規模。
2月17日至28日期間,韓國投資者淨買入規模排前十的海外股票中,中國股票佔據6席。截至2月底,韓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指數ETF基金已有44隻,其中,漲幅最大的ETF基金近一個月收益率高達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