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情揭密】拍攝醫生處方紙 暗建黑市數據庫
坊間有藥房無視法規,店員公然「醫生上身」,不問病史、不問過敏反應,隨意為病人「診症」及配藥。據知情人士透露,有關亂象存在已久,近來變本加厲,甚至有藥房已搜集一套「黑市數據庫」。
該知情人士表示,藥房職員為方便開藥,每當有病人帶着醫生處方紙前來配藥時,部分職員會暗中拍攝處方紙或藥袋,並將這些資料保存在電腦檔案中,日積月累,便形成龐大的處方「資料庫」,內藏各類奇難雜症的藥方,每當有人前來求醫,店員便按病人病情再參考數據庫資料,配搭不同藥物。
蒐合法醫療紀錄 變個人牟利工具
香港文匯報記者放蛇時,故意表示一直向某醫生求醫,想配回該醫生使用的咳藥水,店員即時「醒水」到暗角處,未幾就向記者出示一支咳藥水說:「×醫生用開的咳藥水。」
「你以為他們真的懂醫學?其實他們靠這個『黑市數據庫』抄藥單。」知情人士直言,這些藥房長期收集病人處方,將不同診所、不同專科的醫生處方的藥物詳情整合,變相將合法的醫療紀錄變成個人的牟利工具。「當街坊帶病前來,他們根本不需要專業知識,隨便輸入一些症狀,就能從數據庫中調出對應的處方,甚至還會按『自己的經驗』加料,配上一些額外藥物增加銷量。」
不問病因過敏史 無視藥物副作用
這種做法不僅僭越藥房的法定角色,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誤診與用藥風險。「醫生開藥是根據病人的個人病歷、體質,甚至過往的藥物反應來決定,但這些藥房根本不會了解患者真正的健康狀況,只是盲目照搬數據庫的『處方』。」家庭醫生李福基痛批,有關行為是無牌行醫,可能導致病人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或藥物相沖。
香港藥學會前會長龐愛蘭近日親身陪同記者到該區觀察,她直斥有關人等的手法離譜。「如果你走進去隨便說一句『喉嚨痛』,不問病史,不問過敏,就直接有人幫你『開藥』,甚至無需醫生紙便開出抗生素,這豈不是『無牌診所』?」
她批評這些店員並非註冊藥劑師,更加不是醫生,「但他們竟然可以像醫生一樣,問診後就配藥,這是極其危險的做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