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加速普及電動車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全球青年專業倡導行動創始召集人
不少科學家警告過,如果再不處理好污染問題,我們地球這唯一的家園就很可能再也住不下去了。從太空俯瞰,地球宛如一顆藍色星球,其美麗令我們深感自豪。然而,筆者不久前看到一張令人擔憂的構想圖,倘若任由污染持續,數十年後的地球將不再湛藍,而是變得灰暗無光,毫無美感可言。
當夜間從太空觀看地球時,最光亮的區域就是城市和工業區,但這些地區往往也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在大城市裏,交通是構成空氣污染的「元兇」之一。傳統汽車以汽油為燃料,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會釋放出二氧化氮,那氣體本身就對身體不好,當其與其他氣體在陽光下發生反應,還會產生地面臭氧,吸入後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這是大家應當知道的。
運輸署宣布,自本月起放寬部分額定功率達7,000瓦的電動車種限制,這些車輛無須申請快速公路許可證即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種類包括電動巴士、的士、小巴、貨車和救援車輛。電動私家車的額定功率不低於7,000瓦,也在放寬的範圍之內。
到過內地的讀者都知道,內地電動車普及度相當高。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兩者目前都是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截至2020年,中國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已超過300萬輛,是美國的兩倍有餘,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註冊品牌更已超過400個。筆者在內地旅遊乘坐計程車時,已經很久沒有坐過不是電動車了。相比之下,香港顯然又落後了,似乎我們在這方面要迎頭趕上才行。
眾多專家一致認為,交通運輸方面的全面電氣化對遏制氣候變化至關重要。不少國家已把改用電動車視為實現國家氣候目標的優先事項。
到目前為止,已有17個國家宣布100%零排放汽車的目標,或計劃到2050年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自然不應甘於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