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介紹會提振信心 外電報道數十外企CEO訪京惹憧憬 內地消費數據勝預期 港股兩連升


內地昨公布的經濟數據好過預期,今年首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4%,加上國新辦舉行發布會,多個部委在會上介紹提振消費情況,市場憧憬內地短期有提振消費措施出台;同時,路透社消息指將有數十位外資企業CEO本月訪問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市場亦憧憬內地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外資。消息推動港股造好,恒指在上周五急升近500點後,昨日曾再升近400點,收市升幅收窄,仍企穩24,000點關,收報24,145點,升185點,成交額為2,448億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年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增長,新建商品房銷售按年跌幅亦顯著收窄,相信今季經濟有望保持穩中有進的趨勢,但要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需付出艱苦努力。至於國新辦記者會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表示,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規模將倍增至3,000億元人民幣,年初已提前下達首批810億元人民幣資金,其餘資金將盡快下達,確保優惠政策持續實施並直達消費者。
大摩:內地零售正初步復甦
港股受惠數據及政策等刺激而上揚,盤中最多升392點,高見24,352點,是3月7日後的最高位。尾市升勢回順,大市全日升185點報24,145點,連升第二日。科指及國指個別走,科指微跌0.1%報5,872點,國指則彈0.6%報8,928點。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今年首兩個月內地零售銷售按年增長達到4%,比去年12月的增長3.7%表現進步,更略高於市場預期3.8%,顯示行業正初步復甦,需求持續回穩。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楊宇霆形容,內地首兩個月的總體數據理想,工業生產受政策提振、出口商在美國對華新一輪關稅實施前提早出貨,以及本地需求潛在復甦等帶動;至於投資就受AI或機器人等今年主題推動。但同時或會因而替代大量人手,推高整體失業率。內地公布2月份失業率回升至5.4%,是兩年來最高水平。
先穩住股市 助提振消費信心
楊宇霆認同,經濟並未全面復甦,僅部分行業受惠,前景有一定隱憂,為此中央早前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相信會支持首季經濟有不錯表現。對於內地公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他認為,最大驚喜在於提到穩住股市,認為是較快提振消費信心的方法。故此,澳新上調內地今年經濟增長預期至4.8%,原估測增長率只為4.3%。
消費股成大市焦點,小南國(3666)升12.5%,呷哺呷哺(0520)升8.9%。大摩提到,儘管內地經濟全面復甦仍需時,該行偏好具消費復甦主題的企業(見表),包括蒙牛(2319)、伊利及周大福(1929)等,又看好高增長股泡泡瑪特(9992)及巨子生物(2367)。另外,該行又偏好盈利具韌性及股東回報理想的股份,包括百勝(9987)與安踏(2020)。
泡泡瑪特(9992)獲美銀唱好,目標價150元,全日股價再升6.7%。生育概念股錦欣生殖(1951)股價先升後跌,昨日回調6.7%,成交額仍高達21.8億元。
分析師評內地經濟及提振消費措施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經濟高級分析師徐天辰:
●政策支持下經濟處於恢復期。結合國家統計局和央行數據來看,居民已經敢花錢消費,但還不敢借錢消費,「動物精神」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經濟仍是「以價換量」,需求的溫和回升尚不足以抵消通縮壓力,需要政策持續發力。
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
●當前經濟面臨的風險在於,美國高關稅對中國出口的衝擊可能在未來數月體現。鑑於貿易前景不確定性,決策者可能等待數月,選擇一個更好的時機降息。
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
●2月經濟數據強於預期,考慮到1至2月少兩個工作日,這份成績更能體現經濟企穩向好,預計降準降息繼續推遲。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
●整體上看,受上年一攬子增量政策延續作用影響,1-2月宏觀經濟保持較強增長動能。投資方面,未來影響製造業投資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仍是內地房地產行業能否盡快實現軟着陸,進而拉動製造業產品需求並提振投資信心。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Zichun Huang:
●在財政政策刺激下,中國經濟2025年開局良好,預計未來幾個月有望持續復甦;但需留意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調整可能將持續數年,拉低中期經濟增長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