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次季擴至全港
香港文匯報訊 因應荃灣區及南區兩個試點的關愛隊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效果理想,社署將於今年第二季把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並已向共452支關愛隊進行簡介及培訓,預計下月開始投入服務,料於12個月的計劃期內,可接觸逾6萬個有需要住戶。多名立法會議員昨日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關注特區政府如何能找出隱蔽長者,以及政府研究建立照顧者資料庫的進展、部門間能否互通住戶資料等。勞工及福利局康復專員陳偉偉回應指出,正與私隱專員公署討論資料互通的私隱問題。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利用現有數據及關愛隊在計劃下進行家訪時按需要收集的資料,在保障個人資料私隱及確保技術可行的前提下,研究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護老者和殘疾者照顧者資料庫,以識別高風險個案,及早介入支援。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於昨日會議上表示,若關愛隊未必能進入私人屋苑「洗樓」,如何找出隱蔽長者?他強調,現時社署提供的福利計劃,如綜援及生果金也屬於龐大的資料庫,「不應糾結一定要與政府其他部門如醫務衞生局打通資料。」他建議特區政府應整理及用好社署的現有資料,改善服務申請的表格,以知悉長者是否屬雙老或獨老,為社福機構和關愛隊提供名單,向服務對象提供支援。
立法會議員林素蔚建議,資料轉介可循序漸進分兩階段推行,首階段由各政府部門互相轉介,第二階段由政府轉介至非牟利機構,「例如房屋署、地政總署、民政事務處及社署等在政府架構層面有轉介協定,之後再到非牟利機構。」
勞福局:正與私隱署商能否資料互通
陳偉偉回應時表示,現時社福服務的申請,政府會利用有關資料向受惠者推介其他社會服務。就部門間的資料能否互通。
他指,局方正與個人私隱專員公署討論,「私隱條例有規限政府部門如何使用所收集到的資料,如超出用途,需要走私隱條例內的程序,必須先處理好這個部分才可令政府部門間的資料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