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持續疲弱 投資者應採取防禦性策略

  時富金融研究部

  上周,美股持續疲弱,其中道指周跌超過3%,創2023年3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標普5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2.27%和2.43%,兩者均連續第四周收跌。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及其引發的國際反制措施(如歐盟和加拿大的回應),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可能出現滯脹的擔憂。儘管周五因臨時支出法案的通過帶來了技術性反彈(道指單日上漲1.65%),但整周來看,科技股表現尤其疲軟,「美股七巨頭」的市值也大幅縮水,令投資者對未來的市場走向感到更加不安。

  特朗普上任初期被忽視的貿易政策風險正在迅速反噬市場。上周,歐盟被列為「敵意徵稅機構」,並面臨高達200%的酒類關稅威脅,這直接引發了全球供應鏈恐慌。在關稅導致的成本上升與需求萎縮的雙重壓力下,羅素2000小盤股指數較年內高點下跌約15%,逼近技術性熊市(20%跌幅)。

  美關稅政策反噬股市

  由於科技公司的海外收入佔比較大,它們首當其衝,股價持續承壓。白宮雖然強調減稅政策將會在第二季度「對沖影響」,但市場更關注3月18日歐盟反制措施的具體清單——汽車、農產品等領域的報復性關稅可能直接拖累美國製造業PMI。

  美聯儲決策擾動市場預期

  即將到來的「超級央行周」(3月18至21日)中,美聯儲的利率決議成為關鍵變數。市場普遍認為此次美聯儲將維持利率不變,但希望從會議中尋找美聯儲準備行動的信號。若美聯儲釋放出「減息節奏慢於預期」的信號,可能會加劇成長股的拋售,因為當實際利率上行時,科技股的估值溢價往往會收縮。

  在這樣的背景下,3月17至21日舉行的英偉達GTC大會被視為科技股復甦的關鍵契機。此外,大會上關於量子計算的討論也可能為AI產業鏈帶來新的估值邏輯。

  雖然短期內美股存在反彈的可能性,但鑒於當前存在的政策不確定性,中期壓力仍然較大。建議投資者採取防禦性策略。隨着AI技術的不斷演進,該領域仍然是中長期投資的核心主線。

  總結來說,未來市場的波動將主要受到關稅政策的具體實施及美聯儲態度變化的影響。投資者需謹慎對待潛在的企業盈利下調風險,並密切關注相關政策措施的發展,以便及時調整投資策略。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