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新招將甲烷轉化乙醇高效節能

●圖為港大研究團隊開發出創新光催化方法,將甲烷轉化為乙醇的機制。 港大圖片
●圖為港大研究團隊開發出創新光催化方法,將甲烷轉化為乙醇的機制。 港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甲烷是天然氣及頁岩氣的主要成分,常用於供暖和發電;乙醇則是常見的酒精,可用作燃料,也能生產出更有價值的化學品。傳統工業通常使用合成氣的方法來轉化甲烷,而科學家也曾嘗試直接把甲烷轉化為乙醇,但效果並不理想。由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郭正曉等跨領域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近日開發出創新光催化方法,能在常溫常壓下將甲烷高效轉化為乙醇,生成比例高達80%,不僅效率高,還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上發表。

  甲烷具備作為碳源的潛力,不過,若以傳統方法如費托合成(Fischer-Tropsch),需要在超過攝氏700°C高溫和20巴(bar)的高壓下才能啟動甲烷的碳—氫鍵反應,這方法耗能高,步驟繁複。至於直接將甲烷轉化為乙醇,又難以精準控制兩個碳原子化學鍵反應的穩定性和結合方式,同樣是反應效率不高,難以有效地生產。

  目前全球乙醇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7%,在追求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由郭正曉、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黃偉新、倫敦大學學院教授Richard Catlow、清華大學教授唐軍旺共同率領團隊,合力進行「共價三嗪框架聚合物」(CTF-1)材料研究,其分子內質結能實現高效轉換、有效地分離電荷,並延長其壽命。

  這款CTF-1催化劑,在光照下可令甲烷和氧氣、水產生反應,直接生成乙醇,大幅提升量子效率逾20倍,還能精準控制產物的生成。此結構同時讓氧氣和水分別吸附在單元上,從而促進兩個碳化學鍵的結合。在加入鉑作為助催化劑後,乙醇產量更可進一步提升。在今次研發的技術反應中,乙醇生成比例高達約80%,即大部分甲烷都能成功轉化為乙醇,不僅效率高,還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