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進修真推銷 4.8萬元課程搵笨 增值策略竟是自行海外置業 又誘付十多萬由公司代勞投資

近年不少人報讀興趣班、職能及語言等進修課程,但稍不留神,隨時誤墮消費陷阱。消委會昨日指出,不少商戶透過社交媒體以「百分百退款保證」丶「實證成功,保證回本」丶「個人化一對一指導」或「即日報名可獲限時優惠」等吸睛內容作招徠,消費者往往報讀後才發現課程內容貨不對辦,甚至發現課程是「假進修真推銷」,學員其間被推銷購買大量產品或服務。有投訴人被聲稱度身訂造的「資產增值策略」廣告吸引而支付4.8萬元報讀課程,其後始知所謂的增值策略是建議他自行投資海外物業,或推銷其支付十多萬元由公司代勞投資,幸在消委會介入後獲退回全額學費。相關內容已刊於昨日出版的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內。●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消委會去年共接獲688宗涉及教育服務的投訴,今年首兩個月亦已接獲94宗相關投訴。有投訴人於社交媒體上留意到B公司的理財課程廣告,標榜會為學員進行「個人資產優化分析」及與「星級導師」面對面請教投資心得,為其度身訂造一套「資產增值策略」。投訴人遂報讀課程並繳付4.8萬元學費,但在與公司理財顧問進行一對一諮詢環節後,卻被建議自行投資海外物業,或推銷其支付十多萬元由B公司代勞投資。
投訴人認為實際所提供課程與廣告內容不符,遂申請退款,6個月後仍未獲回覆,於是向消委會求助。消委會介入後,獲投訴人通知該公司已主動與其聯絡以磋商解決方案,最終願意退回全額學費,事件得以解決。
稱「100%退款保證」 公司反口拒絕
另一名投訴人於社交媒體上留意到A公司推出的一個社交媒體廣告營商線上課程,學費8.7萬元,遂向該公司查詢,並獲課程顧問承諾每月僅需支付8,700元學費及520元社交媒體廣告費,更引述有學員3個月內賺取100萬元,即日報名更可享「100%退款保證」。
惟上課4個月後,投訴人發現要做到如課程所吹噓的增加客戶量,需要每月額外支付1,400元購買大量額外電子輔助工具,認為與最初承諾不符,遂引用「100%退款保證」要求退還已繳交的4個月、合共34,800元學費。
不過,A公司多次以各種理由拒絕退款,例如投訴人需先完成課程並繳清學費,或未有積極配合課程指示購入額外輔助工具等。消委會介入後,該公司回覆指投訴人以分期形式繳付學費不符合退款保證要求,加上投訴人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有配合課程指示,堅拒退款。消委會已建議投訴人諮詢法律意見以決定是否再作追討。
另有投訴人獲網友贈送了一張免費電子學券,可用作參加由C公司舉辦的5天人生課程。然而與該公司負責人會面時卻被要求先繳付按金7,800元,並承諾完成課程後會以支票形式退款。投訴人質疑若課程免費,為何仍需要收取按金,負責人解釋收取按金是「令學員更專心上課」云云。
投訴人被游說一小時後答應繳付按金,惟之後從網上發現大量有關人生課程的騙案,於是在課程展開後要求公司退回按金,但對方解釋需要先完成課程,負責人拒絕退款後更失聯。投訴人向消委會求助後,消委會多次嘗試聯絡不果,建議投訴人考慮透過其他法律途徑追討。
消委:退款保證或有綑綁條件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雖然有涉事公司聲稱「100%退款保證」最後卻沒有退款,惟未必觸犯商品說明條例,「因為退款保證或有綑綁條件,例如要求出席率、考試成績等條款。」她呼籲市民在報讀課程時要詢問清楚,若回答含糊不清,應考慮清楚才決定是否報讀,她亦建議消費者保留與對方的交流紀錄及消費單據,以便在出現爭議時可以作為證據。
近年涉教育服務投訴
年份 個案
2022年 586
2023年 694
2024年 688
2025年1月至2月 94
註:以上數字不包括牽涉幼稚園收費、學生膳食、幼兒遊戲班及校巴服務投訴
資料來源:消委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