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急症室收費擬兩級制 病人憂延誤低收入者病情 醫學界:改革有助維持公共醫療持續性

特區政府即將公布公立醫院收費檢討,消息指本月內會有最終定案,急症室收費或實施兩級制,危殆及危急的收費全免;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三類病人的收費由現時180元,提高至與私家診所看齊,即300元至400元。另外,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日前透露,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檢查項目需求不斷上升,輪候時間愈來愈長,會考慮要求市民共付費用,主要針對公院門診病人,急症室及住院病人的緊急服務則不受影響。有病人組織昨日指出,共付收費新方案或令經濟能力不足病人延誤病情;但有醫管局前高層認為,收費改革有助維持公共醫療持續性,又相信最終大部分收費不會太高,市民有能力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現時急症室根據病情將病人分流為危殆、危急、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五類,本地居民劃一收180元。消息指,日後的急症室收費擬分為兩級,危殆及危急將會免費;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的病人的收費將劃一提高至300元至400元之間。
議員倡經醫生診斷可免費入院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指出,急症室收費多年沒有調整,現時檢討收費合理,其中危殆病人免費絕對可以理解,惟第二級及第三級之間的界線或有些模糊,擔心會加重負責分流醫護人員的壓力,建議經分流的其他類別求診病人,若經醫生診斷後需要入院,即可免費。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認為,緊急類別亦要加價,會對有經濟需要的市民造成負擔,又擔心私家診所亦隨即加價,屆時基層病人會被迫回流到急症室求醫。
至於檢查項目逐項收費方面,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擔心即使在共付原則下,市民要支付的金額比例仍偏高,例如最終要負擔逾千元才能接受磁力共振檢查,「一些經濟能力不足,尤其是不符合經濟審查難獲豁免收費資格的病人,或會因此寧願不接受某些檢查,以致延誤病情。」他相信亦會有病人寧願轉去急症室求診以減少開支,甚至有人或因費用高而取巧,「扮肚痛衝入急症室」取得免費掃描檢查服務。
林志釉續說,特區政府現時不少開支都會以用者自付方式處理,但認為醫療服務不應持同一理念,「本港公共醫療一直是個安全網,強調無人會因為經濟能力而不能取得醫療服務。若設關卡, 一定有部分病人會因收費而對檢查卻步,亦有違醫管局現時大力推動基層醫療。」
他認為,應在病情輕的時候盡量找出然後盡早根治,建議政府擴闊受惠網,令更多市民能夠享受免費或減免醫療費用服務;以及考慮提供一次免費檢查服務,之後才收費。
醫管局前高層贊成為收費「封頂」
醫管局港島東及港島西聯網前總監陸志聰於同一節目上指出,現時公營醫療收費很低,認同應宏觀檢視整體醫療收費制度,「不只是檢查,亦包括住院、門診及藥物收費一籃子看,應否再像現時?究竟市民有否這麼多稅項交給政府,而令政府可繼續用這個方法營運公共醫療?如果不行,最後不只是政府,市民亦會受影響。」
他認同對於新收費方案主要針對公立醫院門診病人,「急症檢查屬治療必要環節,例如懷疑中風需緊急照電腦掃描,根本唔等得。」
對於建議逐項檢查收費的定價,陸志聰指,現時部分病人的自費項目,例如一些新藥物費用相當高,贊成為收費「封頂」,「某些自費項目即使對中產人士而言,都可以造成很大經濟壓力。」
他相信,最終大部分收費不會太高,市民有能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