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人從事外賣工作 近35%月入少於5千

  過往曾有網上平台食物派送的外賣員拍短片吹噓收入高,但政府統計處昨日發表調查報告顯示,全港近1.3萬名外賣員中、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受訪者,有61%每月平均收入僅為1.5萬元以下,另有近三成半人月入不足5,000元。有工會指出由於多人入行兼黑工加入競爭,令現時外賣員接單單價受壓,另有議員認為疫後北上消費潮和訂外賣食物人數下降,外賣員分得的配送單減少影響收入。

  統計處報告書指出,約12,900人在統計前12個月內有從事食物及貨物送遞數碼平台的工作,從事有關外賣行業的人士普遍較年輕,52.5%屬15歲至39歲年齡組別,50歲或以上人士則佔24.2%。另外,5,300份平台送遞工作的工作模式為單車手,其次有4,800份工作為「步兵」,而電單車手及客貨車司機則分別佔22.7%和21.6%。多達64.7%的外賣員表示有關工作是其主要收入來源,當中61%每月平均收入少於1.5萬元,其中37.1%人平均月入超過1.5萬元,有34.9%平均每月賺取少於5,000元。

  黑工入行加劇競爭

  服務業總工會自由工作者分會主席王師樂表示,目前外賣員每張配送的單價不斷下跌,而且計算方式也非常不清晰,同一目的地但不同配送時間及不同等級的車手接單,單價都有不同,外賣平台拒絕公開演算方法。至於單價下跌,她表示除多人入行外,亦出現持「行街紙」的黑工加入,造成壓價情況。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出,坊間確有一些外賣員可能月入兩三萬元,但相信工時很長,且主要是開電單車配送,因電單車有燃油及維修等成本,但整體相當一部分外賣員月入僅5,000元至1.5萬元以下。他認為原因包括疫後北上消費潮,加上巿民傾向堂食,令外賣訂單減少影響收入。他指外賣平台「戶戶送」撤出香港後,擔憂其他平台會為競爭而減價,下調給外賣員的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