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的創新路徑

  龐愛蘭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健康城市聯盟(香港)副主席

  多謝香港中山社團總會主席吳斯維邀請,出席「兩會精神學習分享會」,由全國政協關百豪、彭韻僖、曾國雄等作分享,獲益良多。筆者認為學習兩會精神是必須的,更需了解新詞定義,理解及剖析工作報告內容和國家發展方向,以實際行動實踐共同目標。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的新詞,如「瞪羚企業」、「耐心資本」和「具身智能」,反映祖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透視科技與產業變革的深度融合。這些新詞是政府在政策層面對未來經濟增長動能的精準布局,以及在全球競爭中搶佔科技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報告指出,創新驅動下的中國經濟發展路徑,包括高成長企業與長期資本的創新生態「雙螺旋結構」,以及具身智能與智能機器人的人機協同「生產力革命」。這些新興技術和企業形態發展,正在重構產業創新生態,並引發製造業的大變革。

  當然我們亦面對不少挑戰,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合。政府將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如發行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重點投資領域,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達4.4萬億元,重點支持民生、促消費、增後勁,並更大力度支持股市與樓市,推動經濟持續回升。

  強化宏觀政策的民生導向,促進消費升級,全方位擴大內需,以消費提振經濟循環,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政府將支持擴大就業,促進人民增收減負,提升人民福祉,推動高質量發展惠及全民。

  香港應鞏固其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把握機遇、銳意改革、奮發進取,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