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美食交織 品味哲學 來趟藝境之旅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學膾炙人口,中華文化除可用筆尖娓娓道來,也可以舌尖慢慢細味。踏入3月,香港的「香港藝術月」正在展開,在國際藝術愛好者、收藏家及本地藝術迷紛紛到城中各大展覽參觀的同時,有廚師想到將藝術文化與飲食文化聯在一起,讓大家參加藝術盛事時,以舌尖遨遊文學藝術世界,品味書中的飲食哲學。●採、攝︰祖蓮娜 文︰雨文
適逢「藝術三月」,M+博物館與巴黎國立畢加索博物館攜手呈獻的標誌性展覽「畢加索─與亞洲對話」開展。
以畢加索生活點滴創菜式
The Mira Hong Kong(美麗華酒店)亦以畢加索的生活點滴、飲食偏好與藝術品為靈感,於WHISK及Vibes精心打造獨特的餐飲與雞尾酒體驗。例如,以畢加索生平及飲食冒險為靈感的特別晚餐菜單,靈感源自1996年Ermine Herscher所著的《Picasso, Bon Vivant》一書,廚藝總監Sheldon Fonseca以法國南部經典菜餚為基礎,融入巴斯克地區的鮮明風味,重現畢加索與其前衛朋友們在歡聚時享用的美食,菜單包括法國鴿肉、普羅旺斯燉菜等精緻菜式,並搭配精選法國及西班牙葡萄酒,讓大家品味藝術大師的飲食哲學。
另外,Vibes露天酒廊也推出三款以畢加索經典畫作為靈感的調酒,包括「藍色時期」的《老吉他手》、立體主義代表作《藤椅上的靜物》及充滿反戰意味的《格爾尼卡》,每一款調酒都以創意方式呈現,讓大家在品味美酒的同時,感受藝術的深邃魅力。
而最早將美食與中國文學交織在一起的是帝京酒店中菜及獅房菜,因為新鴻基旗下的帝港酒店集團的酒店有一班團隊喜歡玩創意,酒店還打造一系列以藝術為主題的餐飲體驗,亦有以中國文學著作為主題創作,將文學與藝術元素在美食中展現出來。帝港酒店集團區域市場傳訊部總監謝睿晴與中式廚藝總監江肇祺師傅率領酒店大師級中菜團隊,多年前已以文壇傳奇作家張愛玲為題材,依據張氏一生及其作品為主軸,如《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及《金鎖記》等創作了多道與文學有關的菜式,如於2017年、2020年及2023年都分別推出「愛玲宴」,成為他們的特色,也獲得老闆支持。去年,再以粵菜演繹唐詩,以餐桌為基石、碗碟為畫板、美饌為媒介,將詩情畫意國學瑰寶變成桌上佳餚。
去年以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美食家」—— 乾隆所追求食療與養生之道為主題創出宮廷御前養生菜「宮」及「唐詩宴」,器皿搭配都盡顯宮廷古風。今年更以《紅樓夢》中的十二金釵為藍本,由中式廚藝總監江肇祺(Ricky)與帝逸酒店中餐行政總廚李家鋌(Bosco)師傅創作「大觀·十二釵」饗宴,帝京和帝逸的中餐廳呈獻這獨具文學韻味的創意餐膳。謝睿晴總監表示他們團隊每次都花許多精力構思主題,事前要「讀書」,再與廚師團隊研究食材如何配搭之擺設藝術,每道都是心血結晶,見到不少客人除了每道菜都打卡還讚好食,就感覺心血沒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