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幼教事】《哪吒2》改寫父親形象 反映家庭理念進步

承接上期專欄哪吒熱題,筆者從《哪吒之魔童降世》及《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1》及《哪吒2》)看見導演用不少篇章描寫父親的角色,且這些父親的形象與古代傳統的父親大相徑庭,從中可探究中國父親形象在不同時代的巨大轉變。
哪吒的故事源起於唐五代,經歷悠悠歲月的醞釀,在明代的《封神演義》中正式成形。
在這部演義小說裏,李靖堪稱權威型父親的典例。他篤信儒家的綱常禮數,將長幼尊卑與秩序規範奉為圭臬,要求孩子對其服從。一旦哪吒犯下過錯,難逃嚴厲懲罰。李靖將家族聲譽看得極重,在必要時甚至不惜大義滅親,毫不留情地對待自己的孩子;然而,當哪吒身亡,他內心的悲痛又溢於言表。他期望子女能夠走上正途、光宗耀祖,可是採用的教育方式顯得簡單粗暴,完全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和需要。
面對哪吒的叛逆反抗,他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溝通方法,只能一味採取強硬手段,最終導致父子間的矛盾不斷升級。
動畫《哪吒》中的李靖則展現出全然不同的父愛,即便哪吒是「魔丸」轉世,被世人視為「妖怪」,李靖也絲毫不曾嫌棄。無論哪吒惹出多大麻煩、闖下多少禍事,李靖始終堅定地站在他身後,成為他最強有力的後盾,給予無條件的接納與信任。在《哪吒1》中,李靖為了挽救哪吒的命不顧一切,甚至願意犧牲自己,以一命換一命,這份深沉偉大的父愛如此地動人心弦。
從「權威」到「陪伴者」
小說《封神演義》跟動畫《哪吒》的李靖形象對比,不難發現父親形象在不同時代的鮮明變化。
在傳統中國社會,父親的角色被賦予了權威與責任。在家庭中,父親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家庭秩序的維繫者和決策核心,所有家中大事,例如子女婚姻、遷徙等重大事務,都由父親一言而決。
同時,父親肩負着養家餬口的重擔,他們殷切期望子女能夠繼承家業,將家族文化和技藝發揚光大,延續家族的興盛。就像傳統手工藝家族,父親會從小悉心培養兒子學習祖傳手藝,使其成為家族技藝的合格傳人。他們秉持着「嚴父出孝子」的觀念,對子女的教育極為嚴格,格外注重品德和禮儀的培養,《顏氏家訓》便是父親對子女在道德、學問等方面嚴苛要求的真實寫照。
時至今日,現代中國社會的父親角色已變得更加多元。社會的進步促使現代父親不再僅僅局限於充當家庭的經濟支柱,而是積極參與到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許多父親主動承擔起接送孩子上學、輔導功課、陪伴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等責任,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扮演着陪伴者和引導者的重要角色。
在教育觀念上,現代父親更加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他們鼓勵孩子勇敢追尋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夢想,不再將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而是尊重孩子在音樂、繪畫、體育等不同領域的選擇。如今的父親在情感表達上也更加豐富和開放,他們善於向家人傾訴愛意和關懷,經常與孩子和妻子交流互動,分享彼此的情感和想法,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比如在孩子生日或重要節日時,他們會精心準備禮物,表達濃濃的祝福和深深的愛意,並且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家長會、親子活動,密切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成長情況。
父親形象在不同時代的演變歷程反映了社會發展對家庭觀念和教育理念的深遠影響,也見證了時代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更新換代。
當然,現代爸爸角色更為多元,即可如山般剛強,又可如水般柔軟。
●梁可茵老師
學研社成員,從事幼兒教育寫、教、編達二十多年,在書海澀論中尋找方便之門,喜歡發掘兒童行為背後的心路歷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好奇投向歷史上小屁孩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