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麒致勝 】越疆推新人形機器人 帶動相關概念股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

  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一向在A股有得炒,惟港股過去缺乏相關個股,因此炒作程度遠較A股為低。近日港股終於迎來較明顯機器人股炒作,越疆(2432)發布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名為Dobot Atom,片段指出機器人可勝任複雜任務,其身高1.53米,體重62公斤,是面向工業級精細操作全尺寸仿生人形機器人,搭載自研神經驅動靈巧操作系統NDS和仿生直膝行走系統AWS。

  公司更指可完成100多種複雜操作任務,更有指目前該款新品已開展內地一線車廠、電子製造廠、咖啡奶茶店的場景合作,並將於今年年中實現試產和批量。消息令此股一星期由34.6元,上周五最高見過71.4元,一周升幅曾高達1倍。人形機器人概念股迅即成為港股焦點,例如津上機牀(1651)等亦開始受到市場留意。

  政策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事實上,國家政策對機器人產業大力支持。此前,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印發《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部門印發《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也印發了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消息確實是令投機者興奮。

  另一方面,特斯拉也一直致力於人形機器人發展。公司計劃今年開始小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Optimus供內部使用,並期望於2026年大規模生產。Optimus是雙腳行走的人形機器人,能執行「不安全、重複性或無聊」的任務,情況如越疆的差不多。最新的Optimus第二代可以在直立行走的基礎上,行走速度提升30%,手指可以在輕握雞蛋和搬運重物時做到遊刃有餘。而其視覺神經網路和FSD晶片,是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由中國美國的發展可見,人形機器人發展將進入繼人工智能大模型外,另一重心發展而甚具潛力的一環。

  關注車企未來部署

  筆者認為,現時汽車及相關企業,或可加速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相較於其他參與者,車企在人形機器人的製造與應用上具備天然優勢。在製造端,人形機器人與汽車製造二者供應鏈存在一定重疊之處,且在軟體方面經過自動駕駛領域的多年研究,車企擁有大量人工智能人才,具備研發具身智能的基礎。汽車總裝環節涉及多配件組裝,操作非程序化,這類目前仍需依賴人工的環節將成為人形機器人落地的最佳場景。因此,某程度上特斯拉有一定的優勢,同時我們應密切留意內地現時的車企未來在人形機器人的部署。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