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受惠國策 大灣區企業基金潛力大

  光大證券國際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

  美股上周中經歷恐慌式下跌,據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排除美國經濟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後,美國股市市值蒸發了1.7萬億美元。市場暴跌之際,特朗普反覆宣布的關稅威脅令投資者感到不安,並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經濟可能會大幅放緩,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出現衰退。其中美股特斯拉(TSLA)單日暴跌15.43%,市值一夜蒸發1,300億美元。加密貨幣市場受到波及,比特幣(BTC)曾經失守80,000美元大關,有分析師認為,美聯儲有機會重啟降息,以避免美國走向經濟衰退風險。

  美經濟前景未明 債券料獲青睞

  市場預期環球經濟增長減弱,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好壞參半,市場預期美聯儲最快會在6月份重啟降息以防經濟惡化,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回至4.2厘以下水平,美國投資者拚命買入短期美債,推動了2年期殖利率自2月中旬以來急劇下降。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看法審慎,債券投資開始受關注。環球債券中,隨着內地與香港股市近日的強勢,看好中國及新興市場企業債的表現,該等債券違約率料維持偏低,而投資債券年期可以稍為加長,孳息率亦較為吸引。

  內地與香港深化金融合作利好

  2023年4月,習近平主席視察廣東時,要求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香港必須主動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特別是區內核心城市之一的深圳,協同錨定大灣區「一點兩地」的新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發揮深圳「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優勢,進一步深化港深緊密務實合作,不斷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功能。深圳一直是對接香港金融市場規則和機制的重要試點,從2015年開始的基金互認,到後來的「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再到2022年的「ETF通」和「互換通」等,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累積了不少寶貴經驗。早前深圳市政府在香港發債也是率先作了示範。

  國家大力發展大灣區,因此投資大灣區內有業務的企業及政府機構債券,為債券的價格提供了穩定性。大灣區涵蓋「九市二區」,並通過債券通,投資廣東地區金融機構及基建等行業資產,包括金融、消費、資訊科技、通訊及原材料為為主的企業,以配合大灣區發展優勢。早前,內地與香港宣布深化兩地金融合作措施,包括進一步開放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回購業務丶推動內地債券成為香港金融管理局合格抵押品。市場認為,措施有助推動內地債券成為國際市場普遍接納的擔保品,亦有利人民幣國際化,亦加強了香港連接內地與全球其他市場以至投資者的功能。

  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留意中銀香港全天候大灣區策略基金,基金主要投資於由大灣區的政府、政府機構、跨國實體、銀行或公司所發行的固定收益證券及存款,以在中至長期提供收入及資本增值。截至2025年2月,投資組合的平均最低孳息率為5.8%,平均存續期為3.5年。組合的前三大地區分布為中國(71.1%)、美國(8.8%)及日本(6.4%);前五大行業分布為金融(39.0%)、周期性消費品(11.0%)、政府(8.7%)、原材料(8.4%)及電訊服務(7.9%)。基金美元類別最新年化派息率為4.19%,為投資者提供穩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