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改善全球供應鏈 助企業應對中斷危機

  快速尋找供應商發掘額外潛力 縮短報價時間

  香港文匯報訊 縱觀全球,愈來愈多企業使用人工智能(AI)幫助公司發展,美國諮詢公司麥肯錫的調查顯示,71%受訪者表示他們所在企業,至少在一個業務職能方面使用AI。美國《哈佛商業評論》報道,AI正在變革全球供應鏈,企業利用AI尋找新供應商、發掘現有供應商的額外潛力,令它們可從容應對供應鏈中斷危機。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英國大型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正使用德國初創公司Scoutbee提供的AI應用程式和服務,在短時間內尋找替代的供應來源。該軟件可以列出潛在供應商清單,透過從網站抓取供應商的財務數據、客戶評價、知識產權信息和海關文件等,以及來自社媒和新聞推送的即時提醒。該軟件在生成潛在供應商清單後,流程將轉為人工作業,公司之後可指示Scoutbee的員工,尋求獲得清單上特定公司的更多信息。

  聯合利華重視供應商多樣性

  聯合利華此前承諾到2025年,每年從全球各種各樣的企業進行20億歐元(約169.7億港元)的採購,而聯合利華亦正使用該AI工具,在美國尋找符合其要求的供應商。該公司可持續性和夥伴採購經理耶澤奎爾表示,AI工具找出的各種各樣供應商,通常是中小型企業,「有時我們想搜索的供應商無法用一個關鍵詞來定義,該工具可以進行深度搜索,查找企業的投資簡報和其所服務的客戶類型,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能力。」耶澤奎爾強調,改善供應商的多樣性,有助在供應鏈中斷時快速填補空缺並加快流程。

  德國企業西門子同樣使用Scoutbee快速尋找可替代的供應材料,例如在醫療診斷工具包裝中廣泛應用的Surlyn樹脂,是美國化工公司杜邦的專利產品,沒有可替代的供應商。當該材料短缺時,西門子可利用AI工具,透過分析進口和運輸文件進行快速檢索,尋找仍有庫存Surlyn的經銷商,以加快應對時間。西門子供應鏈高級主管克林格爾說,「科技無法讓你在供應鏈中斷發現問題並預防,但可以提供信息,幫助你以比人手更快的速度,應對供應鏈中斷。」

  關注細微數據 精確到「庫存單位」

  新供應商融入現有供應鏈耗時曠日持久,而AI工具可以幫助發掘現有供應商的額外潛力。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之一的科氏工業集團,其旗下子公司正評估由預測性採購平台Arkestro設計的AI工具,用於優化其供應商班底。

  報道指出,AI工具關注細微數據,能夠精確到「庫存單位」(SKU),且其提供的供應選擇通常是現有供應商,可以減少漫長的報價過程。此外,AI亦可以利用歷史數據自動填入新的報價單,並將其發送給相應的供應商以供審查。AI還能根據供應商對報價的修改,持續改善其預測能力,據悉這種方法可以縮短供應商報價60%至90%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