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順價值觀教育 融合「中西古今」

●圖為港大教育學院學生上課情況。港大教育學院圖片
●圖為港大教育學院學生上課情況。港大教育學院圖片

  在科技急速發展下,很多人忽視了價值觀教育。楊銳深信,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堅守和傳播價值觀尤為重要,因為它關乎人類社會的基本取向和道德底線,所以教育最核心部分是培育具正確價值觀的下一代。他表示,港大教育學院希望能將中華傳統價值觀與各種西方教育理念及新時代的教育模式結合起來,逐步融合「中西古今」,培養出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下一代,並進而在全球教育變革中發揮示範作用。

  「我們現在特別強調『硬』的東西(例如技能),但對『軟』的東西考慮不夠。比如說,香港的孩子特別強調學習成績,卻可能缺乏Attitude(態度)等其他東西。」楊銳舉例,香港孩子大多不做家務,「我們的孩子被家傭照顧得太好,然而做家務非常重要,為家庭承擔一些責任,這是最好的鍛煉,有些家庭卻把這些機會都放棄了。」

  中國文化是發展良好價值觀寶貴資源

  香港家庭條件普遍不錯,「因為我們的電很便宜、水很便宜,所以大家就不注意省電、省水。負擔得起是一回事,但也應該珍惜水電,這些Attitude非常重要。更不用說就是Attitude towards other people(對他人的態度),你能不能與人友好相處,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楊銳認為目前教育的最大任務,理應是要形成並理順一套良好的價值觀教育,而中國文化和眾多成功的社會實踐,正是發展良好價值觀教育的寶貴資源。

  「我們現在的價值觀是混亂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中國的,也有西方的處在一起,我們沒有把它們理順。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整理出一個新的理論體系,以指導我們的生活。」楊銳解釋,由於中西方生活文化和意識形態等差異,部分西方理論不宜照單全收,「相比西化,我們更應『化西』,使西方(理論)變成我們的營養。」

  他認為,香港不乏理順「中西古今」價值觀的成功人士,「但是沒有人去研究他們怎麼做到,也沒有人去研究我們的學校是怎樣培養出這樣的人。我覺得最先該做的事,就是去香港這些好學校,把他們的經驗整理出來。」

  楊銳強調,目前本港的教育理論遠遠落後於實踐,因此應先整理香港最好的經驗,消化後整理出適合自身的一套體系,長遠有助提升人和社會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