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市場「東升西降」機遇 鞏固香港金融優勢
今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後,多家國際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相繼發表報告,表示看好內地經濟和股市前景。這些機構普遍認為,兩會在政策上明確了將通過增加財政支出推動經濟增長,加上內地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應用等創新科技有長足進展,提振內需和創新驅動有力刺激經濟增長。內地有政策空間、有實力、有底氣應對外部關稅戰、貿易戰的壓力,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金融中心,更應發揮金融業的獨特優勢,把握投資市場「東升西降」的歷史機遇,壯大本地金融市場,貢獻國家現代化建設。
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高於早前一些機構的預測,並釋放了一系列積極信號。瑞士百達財富管理的策略師陳東認為,兩會政策表現出穩健的一致性,且這些政策是動態的,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現在內地房地產市場出現穩定跡象,提振內地消費被列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此外,政府宣布的3,000億元人民幣消費刺激計劃,有望刺激內地消費顯著增長。
中央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些政策措施將有力推動經濟持續穩健增長。此外,內地的家庭支出佔GDP的比例不到40%,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在提升內地需求方面有巨大潛力。中央通過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等措施,有望進一步刺激消費支出和市場情緒。隨着兩會後各級地方政府將相繼落實增量政策,市場信心可望得到進一步增強。
今年年初,內地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應用上的長足進展,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景順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首席投資總監馬磊表示,兩會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重視,明顯推動了投資者對內地股票的重新評估。隨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平台的成功應用,內地的人工智能應用率預計將大幅提升,為經濟創造新的需求。
面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挑戰,內地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豐富的資源能源稟賦以及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為內地經濟的持續穩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有底氣、有實力應對。同時,中央政府還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人工智能、量子技術、氫能和儲能等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成果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經濟的運行效率,還為全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事實上,從今年1月底開始,包括港股、內地股市在內的中國股市穩步上升。尤其是港股升勢更強,港股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最高均上漲近22%,恒生科技指數最高更上漲超過30%。外資投行包括高盛、德銀、瑞銀、花旗等紛紛發表看多報告,加入唱多中國股市的行列。
在全球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內地經濟穩健增長,香港更要改革創新,把握機遇。不久前發布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措施,如設立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擴大港幣和人民幣雙櫃台股票交易機制等,都是完善本地金融市場交易規則、激活市場的正確之舉。
昨日有消息指,港交所正在討論降低投資者購買一些高價股票的門檻。目前,香港股票的最小交易單位由各家公司自行設定,範圍從100股到數千股不等。對一些高價股,如比亞迪等,投資者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才能購入一手股票。降低交易門檻後,將吸引更多中小投資者參與市場交易,進一步激活本地金融市場,提高市場流動性。
特區政府應帶領金融界加快完善制度,以香港金融業所長,配合國家現代化建設所需,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