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辦畢加索展 逾60件傑作亮相

●M+特別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於明天開幕。昨日舉行傳媒預展。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M+特別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於明天開幕。昨日舉行傳媒預展。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紀錄片播放及互動裝置。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紀錄片播放及互動裝置。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女藝術家製造的數碼動畫作品(右),以回應畢加索繪畫的女性畫像。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女藝術家製造的數碼動畫作品(右),以回應畢加索繪畫的女性畫像。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觀眾可透過互動裝置,跟隨畢加索一起畫畫。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觀眾可透過互動裝置,跟隨畢加索一起畫畫。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畢加索的鴿子相關作品,與其他人創作的鴿子相關作品作對比。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畢加索的鴿子相關作品,與其他人創作的鴿子相關作品作對比。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圖為畢加索1930年代表作《雜技演員》的油彩布本。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圖為畢加索1930年代表作《雜技演員》的油彩布本。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展覽
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展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西班牙藝術家巴勃羅·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共同主辦「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特別展覽,作為今年「法國五月藝術節」的開幕節目,展覽獲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冠名贊助,也是馬會140周年慶祝活動之一。該展覽是十多年來首個在香港舉辦的大型畢加索展,展出60多件畢加索的傑作,同場亦展出約130件出自30位亞洲及海外亞洲藝術家的作品,讓觀眾透過展品探索畢加索的影響力以及畢加索與其他藝術家之間的聯繫。

  展覽昨日舉行開幕儀式,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馬會董事孔思和、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M+董事局主席陳智思等主禮。

  是次展覽分天才、局外人、魔法師及學徒四大部分,透過一系列作品探討畢加索如何被視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的藝術家,以及探討其藝術生涯及生平,為何至今仍影響着當代藝術家以至普羅大眾。

  M+教學及詮釋策展人黎穎介紹,展覽展示出畢加索少年時期至晚年的一系列作品,而畢加索不同時期的作品亦傳遞出不同的主題及理念。她表示,畢加索雖未曾到達亞洲,但其創造的作品及理念對現時和近期活躍的亞洲及海外亞洲藝術家都有較深的影響。

  黎穎舉例指,現代常見的「和平鴿」概念,就來自畢加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畢加索宣揚反戰理念,創作出象徵和平的鴿子圖案,經典作品為1942年的畫作《鴿子》。展覽現場又展出中國水墨大師齊白石繪畫的兩副與「和平鴿」相關的作品,這兩幅作品便是受畢加索啟發,以蘋果和荷花入畫,並以趣味構圖加上鴿子,在中國語境下傳遞和平概念。

  畢加索一生與多名女性關係複雜,並創造出多幅女性肖像畫,但其對這些女性有超強控制慾及施以暴力,這些女性在他身邊被掩蓋了自身成就,包括兩名女藝術家,而今次展出的畢加索三幅女性畫像正對面,放置由女性藝術家製造的數碼動畫作品,揭示出女性被指望要為他人犧牲自我的命運,是對畢加索女性畫像的回應,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對話。

  除靜態展示外,展覽設置了一個播放紀錄片及互動裝置的區域,觀眾可透過畫板與畫筆,跟隨紀錄片中的畢加索一起畫畫,畫畫的過程亦會被製造成電子作品,觀眾可以透過掃描二維碼保留做紀念,又布置了多個窗口,讓觀眾可以透過這些窗口看到其他展區的作品,反映了跨越時間與空間、看到不同作品在交流對話的展覽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