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倉去年轉虧32億 負債比率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悅琴)九龍倉 (0004) 昨日公布,去年股東應佔虧損32.24億元,前一年則錄盈利9.45億元,扣除投資物業重估減值近60億元及其他非現金項目,基礎盈利按年跌21.5%至27.98億元,主要因為內地發展物業確認入賬銷售額減少及應佔減值撥備增加至20.2億元。派發第二次中期息每股0.2元,全年共派息0.4元,與2023年持平。於去年12月31日的負債比率降至5%。
對於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繼續穩住樓市股市,九龍倉主席吳天海形容為「房地產市場的氛圍輕鬆咗」,中央支持的力度在加大,但政策同樣需要發散到各個地方,因此不可以一把尺衡量。他又解釋指,公司作為綠城中國(3900)的第二大股東,當下對內地的物業投資由直接轉為間接,成果也是令人滿意的。他表示,集團自2019年以來於內地再無購入新土地,旗下活躍項目和待售存貨均有所減少。
香港海運港口壓力不小
至於集團持有的現代貨箱碼頭在香港的吞吐量去年下跌 6%至350萬個標準箱。吳天海坦言,香港海運港口壓力不小,尤其是2月開始有全球性的船運公司重組,香港會是輸家。他預計,香港今年海運港口的吞吐量,未必能保持2024年的數字 。相反,集團持有的深圳大鏟灣碼頭去年的吞吐量上升15%至220萬個標準箱,蛇口集裝範碼頭的吞吐量亦上升5%至640萬個標準箱。香港空運貨站貨運量增加24%至200萬噸。
對於將債務轉化為人民幣,吳天海解釋稱,一方面是因為人民幣債務低息,另一邊廂,公司有不少人民幣資產。他直言,沒人可以百分之百,預測一種貨幣升定跌,如此以借貸的形式對沖,不失為穩健做法。
審慎理財面對經濟波動
展望未來,九倉指,一場重大貿易戰迫在眉睫、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美國聯儲局息口走向和新關稅政策都可能引發經濟波動。內地方面,旨在減輕房地產行業債務負擔的大規模財政支持措施的效果正待顯現,但重建消費者信心仍面臨挑戰。香港方面,改善基本經濟狀況是樓市復甦的關鍵。 面對複雜形勢,集團會繼續審慎理財,同時聚焦核心競爭力以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