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線上/小一倘收生不足 轉私營須自資6年

據官方統計推算,2025至2031年在香港居住的六歲小一適齡人口將由48,600名降至37,500名。為整合教育資源,教育局將推行「小學規劃未來路向優化方案」,有序地減少收生不足學校數目。新方案大幅提高收生不足小學的「救校」成本,倘透過開辦私立小一續辦,校方須負擔同屆學生讀至小六畢業的費用。
有議員表示,局方提出「加辣」條件,針對過去數年有小學因收生不足開辦私立小一翻生,擔憂近年成功「救校」的小學隨時成為被「翻叮」的對象,難逃殺校。\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教育局昨日(12日)公布最新版本《小學規劃未來路向優化方案》,收緊申辦私立小一的條件,規定2025/26學年開始,收生不足小學如開辦私立小一,必須要有財力負擔該「私家班」學生由小一讀至小六的費用,而且不能向學生收學費,也不會學校翌年小一收生達標而回復資助。
同時小學在6年內只能動用申辦私立小一救校一次,若期內第二度收生不足就會被殺校,或是選擇「變相殺校」的與他校合併,無論如何政府會在三年後對有關學校停止資助。新規定追溯至2019/20學年起曾獲批開「私家班」的收生不足小學。
整合資源 取消「特別視學」方案
教育局指出,本港適齡學童數量持續下跌,近年已有小學因收生不足而被教育局「派0班」(即不獲資助開辦小一),部分學校選擇以私營方式開辦一年小一「續命」,第二年再重新開辦資助小一。教育局昨日向全港小學發出通告,公布「小學規劃未來路向優化方案」,將發展方案選項由4個縮減至3個。同時,當局不再提供「特別視學」方案,意味學校不會因視學表現良好而獲得重新開辦資助小一的機會。
教育局又表示,針對未能在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下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班級的學校,可選擇申請方案,並在獲得教育局特別批准後,參加下年度的小一派位。若學校不選擇任何方案,或其選擇的方案未獲批准,教育局將在學校未獲批開辦資助小一班級的首學年之後的第三個學年起,停止向該校發放任何形式的資助。尚未在該校完成小學課程的學生,將由教育局安排轉往其他公營學校繼續學業。
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碧茜指出,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的趨勢將持續,學額和學校數目也會隨之減少,教育局和學校必須實事求是,以學生福祉為最優先考慮。她強調,教育局將採取軟着陸策略,適度有序地減少學校數目,集中資源以提升教育質素。
校長:學校財政負擔加重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認為,新措施無疑是提高救校門檻,加重辦學團體及學校的財政負擔,「一所資助小學在不能收取學費的情況下,何以有開辦至少6年私營班級的財力?」他擔心近年成功「救校」的小學,「隨時成為被當局『翻叮』的對象」。
有校長表示,一個班別要請三位合約教師,一年費用大概120萬元。有近年收生不足的小學申辦私立小一,一年總費用預計150萬元至180萬元,另有教育界人士估計最新已需200萬元。若以180萬元推算,在新安排下,一班私家班6年開支至少要有1,000萬元,學校難以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