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企建國際化供應鏈 增強競爭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不只是『走出去』,更多的是一開始就『在外面』。」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表示,當下的中國企業與過去相比存在着顯著差異,全球化基因已深深嵌入企業發展的脈絡當中。不僅在市場、業務、研發等諸多方面都積極整合全球資源,推動自身快速發展,而且在對外品牌塑造、產品推廣等方面都實現了國際化組合。「企業不再僅僅聚焦本土市場,從一開始便主動加強與海外市場的聯繫和互動。」

  據了解,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創業之初便致力於構建國際化供應鏈體系。例如,寧德時代已在匈牙利、墨西哥等國家設立生產基地;蜜雪冰城的採購網絡已覆蓋全球六大洲的38個國家。李志起透露,這類中國企業不僅將自身技術輸出到當地,還充分利用當地產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他們天生就具有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

  同時,中國的新興企業在業務協同過程中善於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以泡泡瑪特為例,目前其在海外已擁有超一百家門店,有日本、韓國、美國等國設計師參與創作,將世界各地的潮流文化巧妙融入產品,深受全球年輕人喜愛。李志起坦言,這些企業把當地的經驗變成全球化的一部分,充分展現出其全球協同布局的戰略眼光。\大公報記者蘇雨潤